一幅名画的诞生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学生能准确理解“难以磨灭、褴褛、顽强”等词语意思。2、借助“读、议、感悟”相关训练,理解关键句段。3、在理解、体会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了解列宾创作名画的原因及过程,体会他对底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同时感受他们身上不屈的力量。教学重点:学习名画诞生的原因及创作过程,体会列宾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及对他们不屈力量的赞颂。教学难点:在重点语段的学习中,学会理解关键句段的方法。教学过程:一、背景解读,感受名画。1、出示课题,了解名画。师:今天我们学习《一幅名画的诞生》。(齐读课题)回家预习了课文这幅名画的名字?(板书:伏尔加河上的纤夫)“纤”这里读qian,它还有一个读音,交流、组词。理解:纤夫师:纤夫就是以为他人拉船为生的人。2、介绍列宾。(师作简介。)3、介绍名画在这幅画面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生动地刻画了纤夫的内心世界。除此以外,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所以这幅画在1873年展出的时候,评论家认为这是俄罗斯画坛的奇迹。4、借助朗读,感受名画:1)了解画面内容师:让我们带着对这份了解,一起走进名画,课文的第一节就写了名画画面的内容,轻声快速读,想想按作者描写的顺序,画中分别画了些什么?小结并引读:作者就是按从上到下,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画面所画的(怎样的)天空?怎样的伏尔加河?2)齐读第一节,理解纤夫的艰难。师:那么又是怎样的纤夫呢?让我们读这段文字来感受。背景介绍,体会纤夫的苦难。(出示投影)19世纪60年代的俄国正是俄国历史上最黑暗的年代。沙皇的残酷统治,官吏的剥削压迫,使得俄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纤夫们往往为了挣得几块面包,不得不贱价出卖自己的劳动,终年拉着沉重的货物,在伏尔加河上来来去去。)(了解背景后引读第一节)(师:步子再沉重些,节奏再慢些,身子前倾些。)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刚才我们初步了解了名画,那么为什么把这幅名画的完成称为“诞生”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打开书,读课文3-7小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然后划出表示时间的词语,想想在这些时间段中,列宾做了些什么?1、自读课文,理出时间线索,根据时间概括列宾所做的。2、简要复述名画的完成的过程。交流板书:1868年留下印象1870年共同生活勤画素描1873年反复修改三、感悟过程,升华情感(一)找出列宾看到的和怎么做的句子。师:在刚才的交流中,我们了解了这幅画完成的过程,那么在这个过程中列宾看到了什么?又是怎么做的呢?请你快速浏览3-7小节,用直线画出与这幅名画的诞生密切相关的句子。(二)交流、相机教学:交流看到的句子:“天哪……流露出凝重的神情。”(这是列宾画这幅画的原因)1、圈出表现纤夫的苦难生活的词语。师:再读句子,圈出一些关键词语,说说你从这些关键词中感受到什么?2、交流,相机教学:(1)理解:肮脏和褴褛;理解“肮脏”(师: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肮脏的?为什么他们这样肮脏?)感受他们因生活所迫。理解“褴褛”(师:“褴褛”的意思。书空。文中是怎么写他们的褴褛的?从中又感受到什么?感受他们苦难得生活。结语:在对纤夫衣着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纤夫的贫穷和苦难。(2)理解“凝重”师:这是一个表示人物神情的词语,从中感受到什么?感受到生活的沉重。压迫、痛苦。引读句子。师:那凝重的神情分明写着他们不堪重负,却还要默默地(承受着)。你看,他们??(引读句子)(4)指导朗读。看着这些,列宾的内心怎能平静,那么“天啊”该用怎样的语气读?生:用惊讶的语气读。(生读句子)生:同情。(生读句子)师:让我们带着惊讶和同情,再来读读这一句。2、说话练习:师:这一切都给列宾留下了??生(难以磨灭)的印象。此时,他会想写什么呢?说话练习:目送着渐渐远去的纤夫,列宾心想:。**交流怎么做的:过渡:师: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激发了列宾的创作欲望,那么两年以后他来到彼得和勒又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