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数学高效课堂教师导学案课题中位数与众数主备教师课时第1课时课型问题生成课班级五2班导学教师时间审核人导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并解释其实际意义;根据具体的问题,能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过程与方法: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究方法,感受引入中位数和众数这两个统计量的必要性,体验应用三种统计量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统计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发展统计观念。导学流程导学内容导学过程问题导入同学们,传说中我们五(2)是最优秀的班级,我们五(2)班的同学上课状态是最好的,我们五(2)的同学是最聪明的,大家说这个传说对吗?那就请大家把咱们的聪明劲狠狠地表现出来!OK?问题呈现:有11名同学参加一分钟跳绳比赛,他们的平均成绩是101次每分钟,其中学生C跳了88次,如果我们把这11名学生的成绩分成上、中、下三等,你觉得学生C的跳绳水平是属于哪一等的呢?:1.暴露学生以平均数衡量标准的思维定式,引发认知冲突,让学生感受学习中位数和众数的必要性。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①学法指导: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讨论,经历“认知冲突—否定—建构新概念”的探求新知的过程。引导学生认识到中等水平和多数水平代表本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更为合适,进而认识中位数和众数,理解它们的实际意义。初步建立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2.通过练习进一步了解并明确中位数和众数的求法②点拔归纳:适当点拨引导归纳.问题探究探究点一:什么叫中位数?什么叫众数?探究点二:什么叫中位数?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中位数。说说怎么找一组数据的中位数?(1)566668707884929498(2)106396392516676(3)2356482710169探究点三:什么叫众数?找出下列各组数据的众数。你有什么发现?(1)36485656565672(2)808080747169696954(3)1007964569583某小组进行跳绳比赛,每个成员1分时间跳的次数如下:234,133,128,92,113,116,182,125,92。(1)、分别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你认为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哪一个能更好地表示这组同学的跳绳水平?当堂检测1基础训练:一、看谁判断的又快又对。(1)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一定只有一个。()(2)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一定只有一个。()(3)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一定是这组数据中的某个数。()(4)一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有可能是同一个数。()二、请恰当的选用中位数,众数和平均数来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我们该选用()。(2)要比较期末考试哪个班的成绩高一些,我们该选用()。(3)在歌手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到底处于什么水平,应该选用()。三、我学我会用(1)电子配件厂第一生产组有11名工人,4月份每人的日均生产零件个数是:42,44,44,46,48,48,48,50,51,51,56,请根据这组数据求出这些工人日产量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2)下面是一天当中各种糖葫芦的销售情况:你觉得他们该多准备哪一种糖葫芦?教后反思种类(口味)山楂:1元桔子:1.5元草莓:2元葡萄:2.5元香蕉:3元销售数量/(支)10080240112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