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VIP免费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1/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2/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3/4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大峪一中贾欣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疏通文意,尝试背诵全文。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品味优美的语言。2、理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导读法探究法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月夜图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天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承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美丽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简介作者、写作背景(一)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为“三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元丰二年,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外放出京,后因作1诗讽刺新法,被捕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文就是苏轼在被贬黄州期间所写。三、感知课文(一)读准字音,认清字形:解()遂()柏()寝()藻()荇()(二)解释加横线的字词:欣然起行解衣欲睡月色入户遂至承天寺相与步于中庭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翻译下列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缺少像我们这样清闲的人罢了。)2四、美读课文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读出一点感慨的意味五、赏析课文(一)月夜美景,妙在何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月色—积水空明竹柏的影子—藻荇交横(二)“闲”字解读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作者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六、拓展延伸同学们,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也难免会遇到挫折、困难,那么,苏轼的人生态度给我们怎样的启迪呢?闲人闲官有职无权闲情雅致豁达、乐观3请同学们写一个词。七、背诵课文(一)请同学们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请大家挑战自我,尝试背诵全文。(三)请一个小组展示背诵。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