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回小电子教案科目:作文编写者:胡玉芳执教时间:2014年2月26日课题春天的一处景物共两课时教学目标:1、写一篇观察日记。可以写春天大自然的景色,也可以写人们的衣着、活动等。2、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教学重难点:紧扣“春天”二字,写出变化,写出季节的特点教学准备:让学生利用双休日、或结合学校的春游、或组织学生到公园、郊外踏青,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春天,与春天亲密接触。教学过程第一二课时一、品春天之文,积累词句。1、同学们,回忆一下开学至今,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春天的文章。(《天放晴了的时候》、《三月的原野》)2、读读这几篇文章,看看作者写了春天的哪些景物?你最喜欢哪些语句?3、你还在课外读到哪些描写春天的文章或诗歌?选择其中的一篇与你的同伴共同朗诵一下,让我们在琅琅书声中“与春天有个约会”。4、我们可以用哪些词句来描写春天?(风和日丽、春回大地、万物复苏、花红柳绿……)说明:其实,关于春天的文章,古诗等学生已经学得不少了,本文的训练旨在让学生学会应用,将所学知识内化为自我认知。教师要及时地将学生习得经验梳理、归纳继而运用。二、观春天之景,积累素材。1、通过你与春天的亲密接触,你能说说春天有哪些特点吗?(阳光、红花、春雨……不强求统一,只要能说出特点就可以了。)2、春天与冬天相比,不同在哪里?修改意见:3、人们的衣着、神态有什么变化?(衣服穿得少了,颜色鲜艳了,不再畏畏嗦嗦了,挺起胸走路了……)4、植物有什么变化?(桃花开了,柳树绿了,迎春花黄了,菜花一片黄……)5、动物有什么变化?(冬眠的动物醒了,蝴蝶蜜蜂忙采蜜了……)6、景色有什么变化?(阳光更暖了,雨多了,春雨绵绵……)7、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具体说说。(老师随机将选择内容一致的同学编为一组,小组内交流。)8、小组代表发言,组员补充。说明:在这一环节,教师应当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敢于发表意见,让学生作文言之有物。四、述春天之文,尝试运用。1、春天是那样的美好,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让我们在春天播种。拿起我们的笔,用我们的文字将美丽的春天写一写。2、写作的时候注意:(1)有顺序地抓住春天的特点,写清楚,写具体。(2)注意用上描写春天的美词佳句哟!说明:有了“说”的基础,习作就“水到渠成”了,学生就不会感到困难,不会感到害怕,应该让学生明白写作就是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写下来,并不是可怕的事情。五、绘春天之色,升华体验。1、谁愿意交流一下你的文章?2、老师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加以评点。3、自我修改调整后誊写。4、如果愿意的话,可以根据你认为班里写得好的文章把春天画下来。说明:这一环节应该让学生明白,好文章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多次修改,反复斟酌以后才出现的,要让学生养成作后修改的习惯。第一课时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道他是谁吗?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了的时候》。3、读课题。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解的词、句。2、检查自读情况。(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1)小组讨论。(2)相互交流。三、再读课文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四、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2、朗读课文。第二课时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4、指名反馈。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