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最新资料推荐创建“绿色学校”工作实施方案环境教育工作计划及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全国环境宣传教育行动纲要》和《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环保总局和教育部关于不断推进绿色学校创建活动的有关精神,搞好校园的合理布局规划和绿化工作,建设文明整洁的花园式绿色学校,开展环境教育活动,提高师生环保意识,培养跨世纪人才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师生提供优美舒适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从而达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二、主要措施:(一)加强领导和完善环保队伍建设1、组织建立环境教育领导小组。明确分工,强化责任,优化措施,校长亲自抓,学生处、教务处和总务处紧密配合,将环保教育纳入到教育教学的各项活动中去。2、强化领导核心,建立以班主任和教研组长为骨干的教育管理机制。3、完善监督、检查机制,坚持记录,定期总结,按计划逐步开展教育活动。4、定期召开专题会议,推动校环保工作。5、定期组织教师开展环保教育的学习活动,增强教师环保意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一体化的教育机制,以学校为中心,带动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使环保教育成为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二)抓住学科课堂教学的主渠道进行环保教育的渗透各学科都要将环境教育列入教学计划,在不改变教材体系,不打乱正常教学秩序的前提下,各学科老师要努力挖掘教材中环保教育因素,从不同的角度,寻找结合点把环境知识寓于其中,适当拓宽、补充或联系实际问题进行环保知识教育的渗透。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学科知识中潜移默化地获得环保知识,掌握环保技能,提高环保意识。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认识环境伦理道德问题。开设有关保护环境的选修课,培养学生的环境责任感,自觉地热爱和保护环境。根据不同的年级,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层次的环境教育。如初一年级主要是进行认识环境,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生态平衡,生态保护,防治污染等内容的教育,让学生树立环境法制意识,规范环境道德;进行人类与环境关系的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环境观,人口观、资源观。中学化学、生物、物理、地理等课程完成教材和大纲要求的环境教育教学。各科有1-2次环境教育研讨课并有教案,在学期、学年考试最新资料推荐中有环境保护的内容。3/8学科教师共同探讨学科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问题,如地理中人口的问题、大气污染、水质的调查、西部开发对环境影响等;物理中清除噪音的途径,新能源、新材料对人类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化学中的塑料,化肥、农药对环境污染以及回收金属的重要性、某些有毒或有害物质对健康的危害、三害处理办法等均是师生共同关注、重点解决的问题。通过学习、培训、探讨、教学,全体教师改变了观念,引导广大同学关注环境、关注自然、关注健康、关注生活、关注发展、关注未来。鼓励师生进行环境保护工作研究,积极进行环保课题研究,鼓励广大师生撰写论文认真总结环保工作成果。(三)多层面开展课外环境活动1、大力开展宣传,促进全社会环保意识发展。设立宣传栏,在各班级设立宣传墙报,校园内张贴宣传标语,充分利用板报、广播、图书室、电教多媒体设备宣传环保知识、环保动态,并抓住各个环保宣传节,结合植树节、世界环境日、世界人口日、地球日、爱鸟周、水日等环境有关的重大纪念日,举办主题班会或活动课,举行演讲、征文、知识竞赛、辩论赛、征画、小论文等活动。在校园网、校报开辟绿色教育专栏,宣传各级政府关于环境教育的方针政策,介绍交流学校和各部门创建绿色学校的工作情况和经验。2、定期邀请环境部门的负责同志或相关学科的教师进行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对学科教材中渗透环境教育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环境教育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3、认真开展环保科技和实践活动。订阅与环保有关的报刊杂志,积极宣传学习环境科普知识,举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环保实践系列活动。组织学生到一些与环境有关的企业,如采矿厂、化肥厂、自来水厂等参观考察,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化学、生物、物理、地理等科技活动小组有开展环保专题的计划和专门活动内容。4、发动学生参加各项文明活动。定期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