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3-2024学年一级校高三联考试卷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注意:请将试题的全部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周礼规定,天子在祭祀、宴飨、随葬时,使用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1996年在新郑郑公大墓(春秋时期)的祭祀坑遗址中出土了9件铜鼎和8件铜簋。这一考古发现反映了当时A.封建政治制度初步形成B.礼乐制度突破性发展C.尊卑等级关系受到冲击D.诸侯国手工业更发达2.《史记·儒林外传》共列录西汉前期著名儒生39人,其中齐鲁人28位。《汉书·儒林传》列录的西汉一代著名儒生中,齐鲁人占45.60%,其他著名的儒学学者有远至蜀、淮南、九江、江东等地。该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国家主流思想的演变B.区域文化交流增强C.齐鲁经济实力的衰退D.社会环境相对宽松3.东汉至魏晋时期,涌现出了一批地方史志,它们大多记载一个地方的风物、史地和人物等内容,如《吴越春秋》《华阳国志》《洛阳伽蓝记》等。导致这一现象产生的重要因素是A.地方势力的壮大B.南方经济的发展C.外来宗教的传播D.基层治理的完善4.唐律规定:在人少地多的宽乡,农户可以在规定受田亩数外自行垦荒,法律不予追究。至2于由狭乡迁往宽乡的农户,国家给予免赋的优惠。这些规定A.从根本上解决了土地集中问题B.有利于保护和发展自耕农经济C.使经济重心从北方转移到南方D.允许农户自由买卖所受的土地5.宋代福建兴化县“田耗于林糯(制酒原料)”,仙游县“田耗于蔗糖”,福州、泉州一带适宜种植粟麦的土地变成了大片的荔枝园。这反映了宋代A.政府推广经济作物种植B.农民生活日趋富足安稳C.市镇经济职能得以增强D.南方农业的专业化生产6.斗草是一种古老的民间游戏。方式分武斗和文斗,武斗指的是两人各持草茎,比赛其韧性,以儿童戏玩居多;文斗则是要求参与者以植物名字对对子,比的是他们所知植物名字多少,重点在于知识。图1为清代画家金廷标所绘制的《群婴斗草图》,据此可知图1A.作品表现宫廷画的神韵意趣B.游戏意在培养儿童竞争意识C.作品流露出人与自然相亲近D.作品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活跃7.据1903年时人对江南地区的调查,当地各界人士都竞言开学堂,却“不知学堂为何事”;3南京、苏州、上海等地“最著名大学堂”还出现了由武备学堂毕业生、八股专家充任教师,将理学章句作为教材的情况。这说明清末A.戊戌变法缺乏人才支持B.教育新政转型艰难C.新式学堂遭遇社会抵制D.军人地位显著提高8.1927年,陶行知创办了南京晓庄师范,践行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念。在此影响下,各省竞相创设乡村师范。这有助于A.中等学校教育的普及B.国民文化素质的提升C.全民扫盲运动的开展D.国民教育制度的形成9.1943年,国民政府教育部编订的历史教科书对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叙事与之前的教科书不同,对“五胡乱华”的史实简单带过,重点阐述的是北魏时期的民族交融。其主要意图是A.促成全民族的联合抗日B.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提高民众历史认识水平D.塑造国民国家认同意识10.表1是1952年和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工农业呈现逐年增长趋势B.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体系C.国家建设受苏联模式影响D.工农业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11.城邦时代中期,拉格什统治者埃阿那图姆在记述自己出身时写道:“宁吉尔苏神提供了创造埃阿那图姆的种子……将他投胎在宁胡尔萨格神的腹中。”由此可知,当时苏美尔地区A.实施严格等级制度B.宗教仪式不断完善C.文化创作日益繁荣D.专制观念开始萌芽12.托勒密王朝经常借用埃及人的房屋来安置军队,而埃及人则在这些地方修建祭坛以免房4子被占。塞琉古王国的统治者由于推行希腊化政策而引发了犹太人马卡比起义,后来犹太人基本独立,传统的犹太文化继续发展。由此可知,在希腊化时代A.民族矛盾导致亚历山大帝国的解体B.文化认同和族群认同未能真正实现C.埃及、犹太以激进方式获民族独立D.各地区依旧保持原有的宗教和风俗13.1815年以后,英国工人运动开始与民主运动结合起来,争得政治权利。辉格党领袖格雷认为明智的让步能够保卫财产。墨尔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