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身教重于言教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是影响学生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教师的感染力对学生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尤其是班主任,他既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更是学生的楷模。因此,当教师的应该注意言传身教。然而怎样言传身教呢?汉朝董仲舒说:“善为师者,既美其道,又慎其行。”也就是说,善于做教师的人,既能使自己的理论完美,又能使自己的行为谨慎。我们做教师的,应该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这样,才能受到学生尊敬,使学生信服。一、讲究言传的技巧教育,离不开言传。传道、授业、解惑,都必须言传。不过,言传却有方式方法问题。我认为,教育既然以启发诱导为主,言传也应以引导为主。而要正确地引导,首先要有较高的预见性。有了预见,有了超前意识,才能使学生沿着既定的教育目标发展。具体工作中,有没有预见性,效果大不一样。其次,对没有预见到而出现了的问题,注意处理的技巧,不能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味地责骂,而应运用恰当的言传方式,以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学记》说“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教育,就在于发扬学生的好的方面,纠正学生的不足之处。学生有错,在所难免,教师的责任是令其改过,不再重犯。因此,此时的言传只有合情合理,才有效果。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他曾为参加老同学的生日而夜不归家,家长打电话来索人,弄得我们彻夜不眠,第二天我找他谈话,他竟说自己没错。当时我真想对他大骂—顿,但想到这样也许会引发对抗情绪,不利于学生改过自新,我还是压住了火气,同该生作了语重心长的谈话。我先肯定了其对老朋友的热情,但这样做影响了学习,违反了纪律,令教师担心,家长受怕,其影响是非常不良的,后果是相当严重的。用这种先扬后抑的方法,使他泪流满面,表示要当面向全班同学认错。此后,他的确有了很大的转变。二、注意身教的感化身教胜于言传。一般说来,教师做什么比说什么更有力量,教师的自身修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教师用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积极地对学生施加影响是任何教科书,任何奖惩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量。作为教师,我常常想:我在品行上是不是学生的表率,感情上是不是学生的亲人,学识上是不是学生的师长。以高尚的师德影响学生。我认为,一位教师首先要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敬业乐业的精神,有强烈的责任心。马卡连柯说:“教师的威信首先建立在责任心上。如果教师在学生心目中失去了威信,就无法进行教育活动,相反,威信愈高,教育会愈有力量。”为了树立自己的威信,我一贯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服饰爱好、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等,并且从不轻易缺学生的课。一次,我因球赛不慎扭伤了脚,我忍痛照常上课,学生也看到我一拐一拐的痛苦样。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青少年的情感是极其丰富而容易波动的,许多时候情感胜于理智,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学生情感的培养。教师热爱祖国,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是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感的必要条件。有些教师喜欢在学生面前发牢骚、怨天尤人,显然不利于教育。梁启超说:“在教育界立身的人,应该以教育为唯一的趣味。”我想,在目前的教师队伍中,以教育作为谋生手段的居多,而以“教育为唯一趣味”的是少数,这是教育质量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全身心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是热爱教育事业,把“教育作为唯一趣味”的具体表现。我是这么想,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以严谨的治学态度陶冶学生。布鲁纳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教师的模范作用也可以体现在治学态度上。教师不是全知全能的圣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出错。然而教师对过错行为的自觉矫正也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这一点往往被教师忽视。教师如能自觉地改正自己的错误,对学生是一种无形的导行作用,这种教育力量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教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学生无疑是一种陶冶。综上所述,教育既要教师言传,更要教师身教。言传利于学生明理,身教易于学生动情,但二者又是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只有施行了言传身教,成为学生的楷模,才能使学生情通而理达,发挥教育的强大效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