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作用与意义【摘要】:体育配合音乐、舞蹈,三者结合施教,在我国本有悠久的历史。认真研究如何运用音乐、舞蹈来加强体育课中的美育教学,对于丰富和充实体育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我们的体育教育将是面向全体学生,并与德育、智育、美育相结合的全面的素质教育体系。现阶段人们对美的追求也日益高涨。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是每一位体育教育工作者应深思的问题。其实,体育与美育本身有着密切的关系。体育中的美育,一般表现为通过学生学会体育动作、进行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的同时,追求自身的形体美、动作美、行为美、语言美等。所以,体育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应当把美育渗透在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对运动美的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创造能力,使学生在感受运动的美中乐学、爱学,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关键词】:体育教学美育教育音乐舞蹈教学效果一、美育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体育教师首先要培养自己的体育审美能力,才能在教学中进行美的教育。对所教体育运动项目进行深入分析挖掘,探讨其中的审美对象、审美意识、审美心理等,并能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应用。例如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武术组合拳、五禽戏、八段锦等项目的编排与设计上,力求踢、打、摔、拿、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等四击八法的最佳配合融贯,最大限度的凸现人的动作美、造型美、路线美,每一个动作都是“典型”,都是按美的规律创造的艺术造型,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其次,体育教师应尽最大努力以最佳审美姿态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体育教师应紧紧抓住这一明显优势,在自己的举手投足间,以自己优美的语言、优雅的行为、朴实的生活、整洁的衣着、进步的思想、正派的作风,给学生美的感染,让学生去主动学习、积极模仿,于无形的浅意思中培养他们美的能力,同时注意结合体育教学对学生进行美的追求,为学生掌握技术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学生在美的环境中乐学善思。二、培养学生健美的体型和正确的审美观(一)、中学生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的快速时期,在这个阶段,对学生进行形体、姿态美的教育尤为重要。苏格拉底在《体育思想史》中叙述道“……从身体美到做事也要美,进而发展到有美的知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安排与形体美、姿态美相吻合的技术技能,偏重于学生喜爱又能锻炼学生形体美、姿态美的运动项目。例如在艺术运动项目中的体操、健美操、舞蹈中,可以通过动静结合、优雅飘逸、快慢相间的动作练习,使学生的身体发育正常、匀称,获得健美的形体,提高学生形体、姿态的美感,并改正不良的身体形态,形成良好的站姿、坐姿、走姿,从形态与技能上完善他们的体型、使学生感受到形体美、热爱形体美,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达到美育教育的目的。(二)、体育课是使学生获得健美的体态、健康的体质、旺盛的生命力和高尚的精神品质的教育过程,旨在使学校体育培养出来的人在身体和精神方面达到美的境界。美育不仅可以把体育运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富有生机,而且可以以美的艺术形象,美的旋律去影响感染人,使学生在美的享受中,在心理上产生感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在情操上得到陶冶,产生为创造美好的生活奋发向上的决心,从而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可见美育与体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美育教育,是体育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三)、追求身体的美,身体是人的物质性支柱,身体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民族的素质和形象,作为身体教育的学校体育课在追求自己的目标时,身体美是首当其冲的。体育课要引导学生既要在身体的内质上,又要在外形上朝着健康美的方向发展。在指导思想上参照美学的研究成果,制定一系列具体的措施。通过系列科学的体育教育,使学生既要具备适应外界环境,又要在动作形体姿势上具有体育美的风度。在追求身体美时要避免注重形式,忽视本质,误认为把舞蹈等内容引进体育课堂就注重了体育美。其实体育中的任何一种活动形式都能进行美的教育,关键是抓住身体在内质和外形上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