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预习课文的良好学习习惯》案例及反思教材分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共有五页插图,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第1、2、3页为第一部分,第4、5页为第二部分。第一部分共有八幅插图,第二部分共有六幅插图。第1页上面部分的图是老师执教鞭,给学生讲预习要求。黑板上老师板书了预习要求。第1页下面的一幅图是学生正在按老师提出的要求自读课文。第2、3页共有六幅彩图。从其中的三幅彩图中可以看出全班同学有的在读书,有的在课本上画圈,预习的很认真。另外三幅图分别是老师课间巡视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和学生在家里自觉预习课文的情形。学情分析:良好的学习习惯主要有两个内容:一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二是养成按行款要求写毛笔字的习惯。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仔细看图,弄清图意,使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懂得怎样预习课文,初步学习预习课文的一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将会终生受益。如果学生能充分地自觉地去预习课文学习课文时就会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会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要求:仔细观察课本上的图或教学挂图,指导学生预习,教给预习方法,培养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重点、难点:教给预习方法,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同学们,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我们学好各门功课,还有助于提高我们各方面的素质。从今天起,老师要求大家养成一个新的好习惯,那就是预习习惯。(板书:预习)二、看图,讲明预习意义,明确预习要求1.有的同学不禁要问,每篇课文老师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讲解,我们为什么还要预习呢?预习有什么好处呢?师小结:预习有助于自学能力的培养,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为学好课文作必要的准备。2.对于我们三年级学生来说,预习有什么具体要求呢?请把书打开。(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在干什么?(2)指名读黑板上的预习要求并板书。①自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②自学生字新词。三、学习预习方法,借助方法预习第一课《长城和运河》怎样才能达到预习要求,完成预习任务呢?我们平时要注意掌握正确的预习的方法。1.看书上的插图。预习需要我们做那些事情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动嘴读课文,动手画生字新词,动脑想课文内容,动口问疑难问题。2.预习第一课。(1)出示预习步骤:一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二读课文,读顺句子,了解大意。三读课文,开动脑筋,不懂就问。(2)用以上步骤试着预习第一课。第一步:学生试读课文后用“———”画出生字新词,提问:画出了生字新词,你会怎么处理?师小结:①查字典,理解词语意思,读准字音。②联系上下文理解。③实在不会,打上“?”质疑。第二步:学生再读课文后,学生试读,一次读不顺再读。师小结:遇到难读顺、难理解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反复练习,仔细琢磨。第三步:学生再读课文后,让学生质疑,师个别指导。师小结:预习中遇到难题,同学们要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同学间可以相互讨论,实在不会可打“?”,个别问老师。总结:刚才同学们预习得很好,和书上画中的孩子一样专心、认真,通过预习,我们对第一课有了初步的了解,相信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同学们会更主动,更积极。四、提出课外自觉预习的要求看第3页最后一幅图。提问: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师小结:课堂上时间有限,我们在课外应像今天课内一样自觉预习,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五、总结全文自觉预习是一种很好的习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促使我们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对学好每门功课都十分重要,希望大家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教学反思:看图-----讨论-------练习,课按部就班地进行着。“温故而知新”、“不动笔墨不读书”、“写字要做到一拳一寸和一尺”、“优秀的作业是孩子送给老师最好的礼物。”……当这些词句从学生的交流中冒出来时,我欣慰了,暗自庆幸今天的课上对了,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富有生气的脸,我对新的学期满怀了信心。我让学生按照刚才交流的预习方法预习新课,问题来了,刚才的“豪言壮语”在很多学生这儿变成了“一纸空文”。我愕然了。叶圣陶先生说过:“养成习惯必须实践。换一句话说,那不仅是知识方面的事,心里知道怎样怎样,未必能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