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揠苗助长》说课稿金霞《揠苗助长》是编排在s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则寓言,讲的是古时候有个人通过拔禾苗的方式帮助禾苗长高,结果禾苗都枯死了。课文内容通俗易懂,故事结构简明清晰,但寓意却深刻理智。针对教材的要求以及三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这节课我预设的目标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领悟寓言并从中受到教育,具体环节如下:一、课题入手,激发兴趣。上课之处进行生词检测,先扫清生字词障碍,便于后面顺利的学习课文。二、充分朗读,读中质疑。阅读的教学“以读为本”。学生在读时,我将做到给足一定的时间,让他去思考,以自学指导为主线,给出一定的任务,让他们去完成。例如:自学过程前提出明确的要求,自学后,落实对重点字、词的理解,注意语言的积累,引导学生感悟语境,从疑到悟,从悟到用,在朗读中解开心中的疑问,思维得到较好的锻炼。三、角色体验,学以至用1、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提出:假设你就是农夫的儿子,站在田边看到禾苗枯死后会说什么?为总结提炼寓意做铺垫。2、学完课文提出:生活中有没有遇到像《揠苗助长》类似的事情?让学生畅所欲言,再现他们学有所思。《揠苗助长》教学反思金霞教学《揠苗助长》这节课,学生们兴趣盎然地学习了课文明白了道理,我的反思是:1、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善于捕捉课堂,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敢于说出问题。2、以学生为主体给予孩子机会,让他们去抓住,例如对理解词义时,我采用了动作、句子扩展等形式给予引导,学生表现投入。最令我吃惊的是,在朗读过程中,平时不积极的学生也能大胆参与朗读,读出了农夫拔苗后的又累又高兴的语气,让我“大开眼界”,至少比我在预设的效果要好的多。寓意就在学生的读说中被悟了出来,可以说学生的力量是无穷的。3、不足之处是:教师有点紧张,造成有些环节做的不够流畅在“先学后教”这一模式上,表现出来的还是教师说的太多,对学生不放心。总之,新的教学模式运用的不是太好,以后还要多学,多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