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路上——综合性学习教学模式初探济宁市第十五中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是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如何实施综合性学习?没有既定的模式可资模仿,回顾几年的历程,我们走在一条曲折摸索的路上,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实践------一、认知——综合性学习应该给学生些什么1、给学生一个“生活的课堂”,体现综合性。2、给学生一个“实践的过程”,凸现活动性。3、给学生一个“协作的平台”,彰显合作性。4、给学生一方“展示的舞台”,激发创造性。二、实践——充分利用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1、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教师资源的开发利用:无论是我校的语文教师与其他学科的教师之间,还是与外校的语文教师之间,我们的协作教学有利于形成资源互补,构成丰富的动态的网络状的资源,每个教师通过自己的行为给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合作示范。例如,孙玉丽老师特长朗诵,每当举行演讲、诗歌朗诵比赛时,她总是主动承担指导学生朗诵的任务,其效果不同凡响。再如开展手抄报、书法作品竞赛时,我们就聘请校内的美术老师李光印对学生进行现场指导、评审和点评。通过举办区教研活动,加强了十所中学语文教师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使我区的语文教师得到了动态交流实现了资源共享。学生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结合学校实际和各类竞赛活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如“探险的利大于弊与探险的弊大于利”辩论赛、“走进名著”读书报告会、读诗词名著演讲比赛、运河文化手抄报比赛,市中区“运河之声”作文竞赛等,在活动过程中,在图书室、微机室时常都能看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搜集资料的情景。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拉近师生的距离,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过程中的合作意识。根据不同的兴趣,学生要选择不同的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合作搜索查阅整理资料,合作展示学习成果,合作评改作文,合作办黑板报、手抄报,交流各组学习资料等。这使每个学生体验到了合作学习带来了成功的喜悦!难怪有的学生这样说:“学习的成功感不再只是独自一人的笑脸,她是小组中每个成员汗水的结晶,变成了大家成功的喜悦,甜蜜的记忆。”专家资源的开发利用:我们多次邀请了区教研员田翠英老师和市教研员马正友老师等领导专家莅临我校进行教研教改指导,针对我们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给予了解答和探究性交流,为综合性学习活动科学、有效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家庭资源的开发利用:家庭是社会的一分子,充满了温情和乐趣,是一种非常宝贵的课程资源。家庭资源包括:家长和亲友、家庭藏书、音像资料及家庭文化环境等等。如杨雁老师在开展《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时,就引导学生请求家长协助他们搜集整理李白在济宁故事。2、文本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以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为依托,补充了“走进名著”、“走近唐诗宋词”、“漫步在家乡的土地上”等内容,如七年级上册“童话寓言”单元的综合性学习,我们根据该单元课文故事性比较强的特点,补充设计了将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改编成课本剧的综合性学习。同学们自编的精彩情节和自导滑稽表演令人折服。通过综合性学习,师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写作、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很好的展现。可见,“教材,不过是个例子。”只有充分用好这个例子,才能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我们还学习了十三中郭丽娜老师的《黄河颂》综合性学习案例,分享了马翠丽老师的《探索月球的奥秘》,反思了十四中刘飞老师的《一节综合性学习课的教学反思》。总之,通过对这些文本资源的开发利用,不但丰厚了我们的理论素养与实践经验,而且对我们的探索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3、现代信息技术资源的开发利用师生利用学校开通的远程教育网络平台、校园网等网络技术资源,查找下载整合综合性学习教学资源,切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引导学生收看百家讲坛同一首歌、电视散文等有利于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博见多闻和勇于创新的栏目,指导学生在收看影视节目时,注意搜集优秀广告,以及积极向上、富含哲理的歌词,节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