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三”工程提升村级建设水平——加强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的主要做法近年来,我县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以争创“五好”村班子、培育“四好”村干部、创建“三有”服务型村党组织为抓手,大力加强和改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全县实施的“发挥‘两个作用’、实现‘三个转变’,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党建项目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党建工作水平,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主要做法是:一、选育结合、激励关怀,争创“五好”村班子为进一步加强村党组织规范化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整体水平,实行“三推”,建设领导班子好、支部书记好、运行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的“五好”村班子。推行能人治村,建强领头雁队伍。一是选好“头雁”、配强班子,提升组织保障功能。把“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作为“村党组织书记强”的标准,创新培养选拔机制,拓宽选人视野,打破地域、身份、职业界限,注重从现任优秀村干部中“选”,从优秀青年中“找”,从县乡机关干部中“派”,从外村能人中“谋”等方式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全县103名村支书中,有47人为创业能人,9名为下派干部。二是真情关怀、真心爱护,提高政治经济待遇,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加大从优秀村干部中招录乡镇事业编干部力度2010年以来拿出了14个乡镇事业编招录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从2011年起,明确村正职干部工资1200元/月,其他在职定编村干部900元/月,为离任村干部每人提高了360元补贴。三是横向交流、跨村任职,充分调动村干部工作积极性。为解决少数村人才缺乏的的问题,探索实行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跨村任职,促进村干部交流和锻炼。三都镇三都村原党总支书记李飞鹏是抓工作的一把好手,跨村到东山村任党支部书记后,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工作思路,迅速改变了东山村的面貌,受到群众的欢迎。第1页共5页推行建章立制,促进后进村转化升级。该县针对少数村党组织活动开展不正常,两年以上未发展党员,村级工作难推进,村民热点难点得不到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中整顿。重点抓好制度建设,健全运行机制。下派工作组指导落实村“两委”联席会议制度、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制度,督促落实“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同时,健全村干部值班制度、村级财务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加强日常管理,强化监督考核。近两年来,为配强村支书,采取下派任职、劝辞、组织调整、补选等方式,共调整8名村党组织书记,补选两名村主任。如原永宁镇江头村党总支书记凌冲工作能力强、素质高,镇党委安排他担任后进村兴源村党支部书记。今年该村投资150多万元修建通组公路,并投入20多万元改建村部,有效地改变了后进村的面貌。推行实岗锻炼,建设“四好五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扎实开展培养“四好五型”(“四好”即政治素质好、奉献精神好、致富示范好、群众评价好;“五型”即企业型、经济型、产业型、科技型、中介型)村级后备干部活动。采取先摸清村干部队伍现状、创业能人现状及创业能人从事村级工作意愿,再通过村组干部推荐、创业能人自荐、村党组织初选,乡镇党委考察审定的方式,建立了一支362人的高素质创业型村级后备干部队伍。2011年以来共选拔了186名优秀创业能人到村进行为期半年的跟班锻炼,参与纠纷调解、征地拆迁、计划生育等急、难、险、重工作。对表现特别突出的,适时推荐参加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选举。二、提高素质、绩效考核,培育“四好”村干部为切实提高村干部队伍整体素质,通过强化培训、典型引导、绩效考核,培育“品行好、作风好、业绩好、评价好”的“四好”村干部。上下联动,完善“实用管用”培训体系。自2010年起按农村党员每人50元、村干部每人1000元标准,将农村党员干部的培训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按照“统筹规划、分级负责、分层培训”的原则,将村正职、村副职、村民小组长均纳入培训对象,在培训时突出“易学、实用、管用”的原则,把现代农业、农村实用技术、特色产业开发、法律法规等第2页共5页作为培训的重点。采取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除了依托县委党校、县职业中专和各乡镇党校进行集中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