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三步复习法”初探高寨子中学胡翔中考只占40分的历史到底有多重要?我们用事实来作个说明:公务员考试历史分值占的比例越来越高;2009年起各科研究生考试,历史占30分;据有关专家分析拉开西安市中考前100名距离的不是语数外,也不是理化政,反而是历史中考历史考题的难度一年高于一年,2012年汉中市中考历史平均成绩不到23分……怎么复习备考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让他们顺利升入高中?作为历史老师,我们责无旁贷。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归纳出一套“三步复习法”,简要介绍如下;一、夯实基础,突出重点仔细分析近几年历史中考答题存在的问题,其中最显著的一条就是基础太差一位老师说到学生的历史基础时很无奈地感慨到:有些学生不知道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地点也就罢了,居然还有20%的学生不知道我们的国庆日。学生历史基础知识差的原因有很多方面:本学科不受重视,初一、初二历史老师很多是非专业人士等等。基于以上原因,我们在中考复习时一定要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中考重点是对课本主干知识的深度考察,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又要突出主干知识的教学,突出重点。在第一轮复习时一定要牢牢抓住《中考说明》依据中考大纲,按照考点,逐个单元复习。首先,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1)重视课本,按照课文体例、按章按节、知识到位,切实弄懂每个知识点的知识内涵,搞清搞准知识个体。(2)重视单元知识小结,搞准搞清知识重点,弄懂知识难点。(3)在课堂教学上采用“采点教学”模式分考点讲述,搞清知识要点及要点与考点之间的内在联系。其次,无论哪节课,管哪个内容,不论哪一轮次的教学都要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再次,不可忽视“冷点”知识,平时我们认为不重要、教学中容易忽视的知识点,往往出人意料地在中考中出现。几乎每一位老师都是要求学生将重要知识点记住,但以防万一我们还要做最后的准备,那就是要学生查阅资料和书籍。这就提醒广大教师在过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学生在目录上注明相关考点所在页码,以便学生考试时能在短时间内定位知识点方向。对于学生定位知识点的训练,从操作步骤上说,可以分为三小步:首先是定方向,确定该考点是哪一学年所学。具体说中国史中清朝以前是初一内容,以1后是初二内容,世界史是初三内容;其次是选定教材,根据每册教材的前后断代进行要做到熟练化、自动化;最后是根据目录精确定位。打开相应教材的目录,快速确定该知识点是属于那一课,并立即定位。从教法上说,主要从两方面加以训:一是根据目录查找考核点的能力,二是训练学生的速度。二、形成专题,提纲挈领专题复习的目的就是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将知识点系统化、条理化,将知识由点连成线然后再形成知识网络,以便学生加深对理解和记忆。1、系统阅读,夯实基础在本轮的复习工程中,我们要按照基础知识的单元、章节来复习,从基础入手,巩固基础知识,在知识灵活的基础上,力争通过本轮复习系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形成清晰的知识网络和稳定的知识框架。此外在本轮复习中我们要学会使用“放电影式记忆法”把以前复习过的内容按时间顺序在脑海中过一遍,强化记忆。2、构建网络、形成专题必须明确的是第二轮专题复习绝不是第一轮复习的简单压缩,而是一个知识点综合、巩固、完善和提高的过程。第二轮复习是立足于第一轮复习的更高层次的复习。它要求把同类性的知识整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重新梳理线索框架结构。这样有利于弥补第一轮复习的不足,形成一个更加清晰明了的脉络感,而其有助于打破原来的教材体系,进行知识的迁移和重组。在第一轮复习时,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复习由薄到后,但大量知识的灌入也是学生记得多忘得也多,这就迫切需要教师将知识系统化、专题化整理,既由厚到薄。用一个线索将众多的知识联系起来,这样就可以清晰地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达到纲举目张的效果。社会上每件事,都有前后联系、一脉相承,把每个历史事件前后联系起来,使基础知识系统化,这就是“纵”的联系。专题复习不仅要纵向联系,还要横向联系。也就是说在这一轮复习时,我们要有意识的将中外历史相关内容对比分析:如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维护国家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