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政府副区长个人述职报告各位区人大代表:2002年,我由重庆大学调至区政府,被区人大常委会任命为副区长,协助区长分管科教文卫体工作。2003年,在区十五届人大一次全会上,被选举为副区长,协助区长分管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市政、残疾人和街道工作。三年来,在各位领导的指导下、人大代表的监督下,通过大家共同努力,上述部门均有多项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或颇具特色。现将履职情况报告如下:一、勤政为民,一心一意谋发展本届政府班子始终把人民群众最急、最盼、最需的事,作为努力构建和谐沙坪坝的工作重点,先后实施了康乐工程、乐业工程、春风工程、安居工程等一系列惠民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作为班子成员之一,我的工作必然紧紧地连着老百姓,牵动着全社会的关注,这就要求我用情用心与群众密切联系。在工作中,我坚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人民群众的满意与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民政工作实现新跨越在民政工作中,我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理念,尽力尽心,千方百计扶弱助困。一是针对特困群体看病难的现状,实施了分类医疗救助,使2500多人直接受益;二是爱心扶老,2004年初按全市最高标准对百岁老人每月给予营养补助,2005年在全市首先开展居家养老护理援助工作并获民政部充分肯定,农村五保工作连续三年荣获市民政局通报表彰;三是建立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制度,使3100名农村特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保障;四是倾心助残,2004年起对特困残疾人每月实施救助补贴,2005年在全市最早对贫困残疾人从事简单就业实施扶助;五是大力完善和规范城市低保管理制度,使3万多名困难群众得到基本生活保障。换届后,针对城市低保管理现状,强调应保必保、规范进出。重点狠抓了分类管理和社区审查,建立了城市低保月动态数据库,针对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及时研究应对措施。三年来,第1页共7页全区净减少低保户5853户,共计14553人;低保金由过去年均增长1050多万元变为从2004年起年均减少450多万元,这由增变减,每年为国家减少支出1500万元。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尽心,方式求新。一是以解决社区办公用房为突破口,作为巩固政权、管理城市、服务群众的基础工程。换届前,全区社区办公用房达标率仅29%;综合用房平均面积153m2。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采取了多种务实措施和灵活方式,新解决了57个社区办公用房,使达标率升至83%,增长了54个百分点;综合用房平均面积达220m2,增长了44个百分点。二是三年内连续两次为社区配备办公电脑,提高了社区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同时,注重协调推进社区“软建设”:2004年全市首次评选百个环境卫生先进社区,我区22个社区榜上有名,居全市之首;2004年天星桥街道社区服务中心被评为“全国先进星光老年之家”;2005年渝碚路街道白鹤林社区被评为“全国百佳学习型社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夺取新胜利我区是一个老工业区,登记失业人数居各区县之首,约占全市总量的1/14;全市失业人数占总人口的4.7‰,而我区高达13.4‰。对此,我结合区情,集中精力狠抓再就业政策的具体落实,加强协调和督查力度,在全市创新建立“1﹢x”就业大市场和“天天职介超市”。三年来,共指导帮助约2.4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其中安置“4050”人员约7000人。以大力鼓励下岗人员自主创业为重点,在全市首先开展创业培训,通过送技术和送管理等方式,提高其创业成功率;针对他们缺乏创业资金的现实,积极协调,尽力解决其贷款中的困难。三年来,累计发放再就业小额贷款1350万元;2003年全区再就业小额贷款额度占全市1/10,近两年仍保持全市前茅,此举使再就业工作取得实效。此外,我还积极向市里争取资金,为区财政分忧,仅市再就业转移补助资金一项,就从2003年145万元跃升至2005年1850万元。2004年初,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对特钢片区再就业工作做出重要批示。面对该地区下岗人员占全区总量近70%的巨大压力,经过反复调查研究,主持制定了《区政府关于在特钢片第2页共7页区开展再就业困难人员援助活动的意见》及配套文件,推出五个实招(即:将困难人员范围从“4050”人员扩大到五种人;鼓励自谋职业,提供交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