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好朋友犯了错误后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不隐瞒他人的错误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爱护。2.知道隐瞒他人的错误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影响他人的进步,使他人错上加错。情感:1.因替他人隐瞒了错误而感到不安。2.愿意诚恳地帮助他人改正错误。行为:1.不替他人隐瞒错误。2.学着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其改正错误。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本课是根据课程标准三至五年级“诚实守信”德目中的有关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编写的。隐瞒他人的错误,是学生在相互交往中常见的现象。有的同学在好朋友犯了错误后,不是及时帮助他改正错误,而是替他隐瞒,认为这样才是够朋友,才对得起同学;有的怕说出来伤了同学间的和气或招来麻烦,不敢说;当然也有些同学看到别人犯了错误敢于揭发,但由于方法简单或缺乏帮助别人改正错误的诚意而影响了同学间的团结。对于四年级学生,真正做到当别人犯了错误,既不替他隐瞒,又能采取恰当的方法帮助对方认识和改正错误很不容易。本课侧重从诚实的角度,使学生认识不应帮助别人隐瞒错误。本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是: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使学生知道不隐瞒他人的错误是诚实的表现,是对他人的爱护,替他人隐瞒错误是不负责任的表现,不利于他人的进步,使他不明是非,甚至错上加错。本课难点是:学生对怎样做到既不隐瞒他人的错误,又能以对方容易接受的方法指出和帮助他改正错误很难把握。教法建议1.本课为讨论性课文,在引导学生讨论时,应注意不要就事论事,要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概括,得出本课所讲观点。同时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在讨论中明辨是非,提高认识。2.本课与学生的生活比较贴近,教学中要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上课前教师可以做一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3.教学中要防止绝对化或片面性,从诚实的角度和帮助同学角度讲,不应该隐瞒同学的错误,但解决问题的方法应该是多样的,既要坚持原则,又要与人为善,要以有利于对方进步为出发点。不应简单地把不隐瞒别人的错误理解为,发现别人的错误只有赶快告诉老师才是对的。教学设计示例第五课当好朋友犯了错误后教学目标认知:1.知道不隐瞒他人的错误是诚实的表现,也是对他人的爱护。2.知道隐瞒他人的错误是对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会影响他人的进步,使他人错上加错。情感:1.因替他人隐瞒了错误而感到不安。2.愿意诚恳地帮助他人改正错误。行为:1.不替他人隐瞒错误。2.学着用对方容易接受的方式帮助其改正错误。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导入新课。1.借助幻灯、录像、录音,讲述课文1-5小节的内容,让学生了解范东的错误以及作为好朋友的陈铭所遇到的难题。2.组织学生讨论,认识范东的错误。(1)讨论:听了这件事后,你认为范东的做法对吗?为什么?(2)教师小结:范东为了获取好成绩而弄虚作假,这种做法是错误的。3.引导学生体验情感,提出问题。(1)讨论:陈铭为难什么?(2)情感体验:当你的好朋友犯了错误时,你们是怎么想,又是怎么做的呢?(3)提出问题:的确,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珍惜与好朋友之间的友情。但是当看到好朋友犯了错误时,我们也会像陈铭一样为难。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对呢?我们这节课就来讨论这个问题。4.板书课题,全班读。二、讨论、分析,帮助学生明白道理。1.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共同学习课文第6-9小节的内容。在学习的基础上讨论:陈铭和施真的说法,你赞成哪一个?为什么?2.大组交流,学生围绕上面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明白,不隐瞒他人的错误是诚实的表现,替他人隐瞒错误是不负责任、不利于他人进步的行为,会使好朋友错上加错。3.分析陈铭的心理,进一步明白道理。(1)陈铭说第一句话时,心里有什么想法?(2)他在说第二句话时,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3)他的这些想法对好朋友真的有帮助吗?(4)为什么他后来又觉得施真说的有道理了呢?这时,他心里想些什么?4.教师小结:同学们讨论得很热烈,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通过讨论,我们明白了当好朋友犯错误时,我们都不应该替他隐瞒。因为这样才能帮助好朋友进步,再说不隐瞒他人的错误也是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