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秋17春天大《法理学》在线作业二一、单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1.法律责任中规定“赔礼道歉”的法理根据可以说是法律调整()。A.公共利益和私人利益的关系B.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的关系C.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的关系D.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的关系正确答案:1.2.国家是法律存在的基础,下列哪一说法没有正确表达这一点?()A.法律是完善国家制度所必需的手段B.法律的实施离不开国家的强制C.法律的发展、变化受国家的发展、变化的影响和制约D.法律的特征、表现形式和内容受国家的特征、形式、传统和职能等方面的影响正确答案:1.3.“积极自由是指个人有干什么的自由;消极自由是指个人不受外部力量干涉的自由。”对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进行区分的思想家是:()A.柏拉图B.伯林C.哈特D.康德正确答案:1.4.第21届联合国通过了《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公约第九条规定:“人人有权享有人身自由和安全。任何人不得加以任意逮捕或拘禁。除非依照法律所确定的根据和程序,任何人不得被剥夺自由。”下列对于公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关于公民基本权利的限制等专属立法事项,应当由立法机关通过法律来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代为规定,行政机关实施的行政行为必须要有法律的授权,不得抵触法律。B.该规定中的人权是集体人权C.我国没有加入这个公约,由此公约的规定在我国不具有国内法的效力。D.该规定体现了集体人权高于个体人权。正确答案:1.5.法律与政治具有密切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没有正确揭示法律与政治的关系?()A.法律对政治有确认、保障作用,法律确认政治体制,反映政治要求,调整政治运行B.法律对政治有预测作用,法律可以预知政治的发展C.政治可以影响法律的内容,政治也可以为法律的发展提供条件和环境D.政治对法律有影响和制约作用,政治状况的变化影响法律的发展变化正确答案:1.6.所谓法律目的解释方法,指法官在解释法律条文时可以用法律条文的立法目的作为解释的根据,当采用文义解释及其他解释方法,得出两个不同的解释意见而难以判断哪一个解释意见正确时,应当采纳其中最符合立法目的的解释意见。以下对于法律的目的解释,理解正确的是:()A.目的解释不需要考虑立法者的意图。B.目的解释方法,必须在法律规定之间出现冲突,或者在法律规定之间出现漏洞,无法进行有效衔接的时候运用。C.目的解释高于文义解释。D.目的解释要求我们不能按照字面意思来解释法律。正确答案:1.7.“法律的存在是一回事,它的优缺点是另一回事,法律是否存在与它是否符合某假定的标准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一个法律,我们可能恰巧不喜欢它,或者它可能不符合我们用以认可法律的标准,但只要它确实地存在,它便是法律,这是一个事实。”哈特的这段话体现了:()A.法律为正义奠定了原则基础,提供了正义的标准和尺度B.正义为法律奠定了原则和基础,是衡量法律好坏的标准C.正义推动了法律的进化,正义观念的进步引起法律观念的进步D.法律与正义分离,至少没有必然的联系。正确答案:1.8.平均正义和分配正义分类是谁提出来的?()A.佩雷尔曼B.亚里士多德C.罗尔斯D.柏拉图正确答案:1.9.道德与法律都属于社会规范的范畴,都具有规范性、强制性和有效性,道德与法律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下列有关法与道德的几种表述中,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法律具有既重权利又重义务的“两面性”,道德具有只重义务的“一面性”B.道德的强制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制C.马克思主义法学认为,片面强调法的安定性优先是错误的D.法律所反映的道德是抽象的正确答案:1.10.关于法律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B.在法律文本中通常对其中包含重要的语词给予了严格的规范性定义。C.在法律文本中通常对其中包含的法律后果予以说明。D.法律原则适用的特征是“或多或少”而非“全有或全无”。E.法律原则比法律规则优先适用正确答案:1.《法理学》在线作业二二、多选题(共10道试题,共50分。)1.法的作用包括:()A.指引作用B.预测作用C.强制作用D.教育作用正确答案:1.2.马克思主义法学坚持法律与国家的关系是()A.法律离不开国家B.国不能无法而治C.法律是规范性国家意志的体现D.法律是超国家的产物正确答案:1.3.人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