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某盐碱地治理项目商业计划书摘要盐碱地或者盐渍土是受土体中盐碱成分作用的,包括各种盐土和碱土以及其它不同程度盐化和碱化的各种类型土壤的统称。我国盐碱土分布极为广泛,类型也是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东部滨海盐碱地、黄淮海平原的盐渍土、东北松嫩平原盐碱地、半荒漠内陆盐土、青海新疆极端干旱的漠境盐土等。据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在不包括滨海滩涂的前提下,我国盐渍土面积为3487万公顷,约为5亿亩,可开发利用的面积达2亿亩。我国滨海盐碱土大多为微碱性,ph在7.5-8.5之间,绝大部分为氯化物盐土类型。随着海岸线的自然推移和人工填海造陆,滨海盐碱地面积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科学开发利用盐碱地资源,对于提高粮食产量,节约土地资源,缓解滨海地区环境压力有重要意义。截至2016年,天津耕地面积48.56万公顷,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40.7%,人均耕地面积约为0.05公顷,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特别是滨海新区作为天津发展前沿地区,“一带一路”、“京津冀一体化”等五大发展机遇叠加,建设占用耕地规模预期呈增加态势,是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压力最大的省级行政区之一,盐碱地作为可发开利用的耕地资源,进行土地治理迫在眉睫。但是由于政府资金投入有限,现阶段盐碱地治理技术有待提高,为盐碱地的治理增加了难度。项目公司秉承大环保-大农业-大健康的复合型运营理念。2大环保:通过盐碱化土地的生态治理、绿色有机作物的种植,体现大环保产业“生态”、“健康”、“美”的三大核心要素。大农业:依托公司与中科院盐碱地领域专家的紧密合作,以大农业(现代农业)为核心理念,根据区域土地现状,合理搭配使用土壤管理控盐、土壤增强脱盐、节水灌溉控盐、农艺生物治盐等技术,一年内对盐碱化土地进行治理改良,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盐碱化土地的耕地转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发展。大健康:从第二年开始进入农业种植阶段后,通过施用有机肥或秸秆深埋堆肥等方式进行地力补充,不进行农药化肥的使用,种植绿色健康作物。通过示范项目建设,项目将完善“土地治理+绿色种植”的完整产业体系,积累项目经验,持续技术突破。项目成功推广后,将有效控制天津滨海新区土地盐碱化现状,并快速将盐碱化土地转变为可利用、达标耕地,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成为滨海新区乃至天津市绿色农作物种植重要基础平台。第一章企业概况第一节基本情况一、企业简介二、组织架构三、主营业务第二节团队情况一、技术顾问二、管理人员3第三节技术实力一、技术合作二、企业资质第四节企业发展一、发展理念二、发展目标第二章项目商业方案第一节建设方案一、建设地点二、建设规模三、建设规划1、通过与天津市国土资源局等政府部门沟通,项目将选择*亩盐碱化土地进行治理,获取*年土地经营权限;2、之后利用*年时间对土地进行治理,使土地达到可耕种标准;3、对于治理后可耕种土地,通过专业代管或自营等方式进行绿色有机蔬菜种植,同时公司对土地情况进行长期监控管理,避免耕地二次盐碱化,保证耕地长期质量。第二节运营方案一、运营方式二、农作物种植项目运营期间农作物种植主要为能够快速产出、节省地力的蔬菜类农作物,公司将通过各类耐盐作物和植物的种植,保证项目的经营产出和持续性治理效果。4三、长期监控治理第三节盈利方案一、长期经营二、财政补贴第四节实施进度第三章项目技术方案第一节整体方案架构一、土壤增强脱盐技术对于盐碱化土壤,由于长期盐分富集,已经形成了板结层,项目首先应用机械方法,对于板结层进行破碎,之后进行暗管铺设,进行暗管排水增强洗盐。同时利用秸秆铺设形成隔绝层,物理阻隔地下水上升反盐。二、土壤管理控抑盐类技术第二节具体工艺技术应用一、深松破土二、机械破粘板层三、秸秆深埋阻盐四、暗管铺设排盐五、节水灌溉控盐第四章项目前景分析第一节政策引导一、天津市《“十三五”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二、天津市《“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三、天津市《“十三五”环境保护规划》5第二节项目市场分析一、全球土地情况二、国内土地情况三、天津土地情况从国家国土资源局发布的《2015年全国耕地质量等别数据结果来看》。天津市耕地面积为65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