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资治通鉴》的文学常识。2、能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正确断句和停顿,并背诵课文。3、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和运用"吴下阿蒙""刮目相待"等成语。4、通过理解文意,体会对话中的不同语气,揣摩想象人物当时的神态和心理活动,进而分析人物形象及其性格特征。重难点:1、学习一些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能正确翻译全文。2、品味鲁肃、吕蒙对话并说出其中表现的人物形象特点。3、联系生活,让学生真正领悟到读书有益于人的发展和完善的道理。教学设想:1、学生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小组合作准确翻译、研讨理解内容及作者思想。2、合作探究针对学习过程中的疑难,师与生、生与生之间可通过合作,共同探讨解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3)1、前面我们学习了《伤仲永》一文,文章写方仲永幼年聪慧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泯然众人”。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古人学习,才略有了惊人长进的文章,它就是《孙权劝学》。2、作家作品简介这篇文章选自《资治通鉴》①《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题目是编者加的。②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著有《司马文正公集》《稽古录》等。(关于他的故事有:司马光砸缸)③孙权:三国时期吴国的创建者。④吕蒙:三国时期吴国名将。⑤鲁肃:三国时期吴国政治家、外交家和军事家。二、朗渎课文.(8)1、下面听教师范读课文,请大家注意注音、句读和常用文言词语的理解。★注音:卿qīng岂qǐ涉shè孰shú遂suì邪yé更gēng★句读提示:卿\今\当涂掌事蒙\辞以军中多务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学生朗读课文。3、学生个人读课文。三、探究课文.(27)1、学生对照书下注释,边朗读课文,边疏通文意,教师引导学生积累重点文言词语和文句。(5)谓:对……说卿:古代君称臣或朋友之间爱称,相当于“你”,这里指吕蒙。当涂:当道,当权,“涂”通“途”,道路的意思。掌事:掌管国家大事。1以:拿岂:难道但:只不过见:了解耳:罢了。就:从事论议:谈论议事何:怎么★博士:古义:当时专掌经济学传授的学官。★往事:古义:历史。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今义:过去的事情。★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古义:“孤”,古代王侯的自称;今义:常为“孤单”、“孤独”等★下面请一个同学说说课文几个语句的意思。(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你现在当权掌管政事,不可以不学习!(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我哪里是要你成为研究经书,传授经学的学官呀!(3)“卿言多务,孰若孤?”——你说你事务多,能像我(有那么多事务)一样?(4)“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从)你如今的才干和谋略(来看),(你)不再是过去的东吴吕蒙(现指学识尚浅的人)可相比的了!(5)“大兄何见事之晚乎!”——兄长怎么知道这件事(的变化)这么晚呢?2、教师引导学生概括课文情节。(6)★我们已知道了课文的文意,那么,课文的情节是怎样发展的呢?现在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提示:劝学——就学——议论——结友①首先我们要知道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②孙权说了哪些内容?体现了他什么特点?不可不学(必要性)——孙权善劝:语重心长言辞恳切涉猎、见往事(方法,目的)孤常读书(以身作则,现身说法)③吕蒙对孙权的建议是怎样对待的?体现了他什么特点?(辞学——就学知错就改虚心好学)④课文是怎样表现吕蒙学习的效果的?(通过吕蒙与鲁肃的“议论”来表现轻松调侃)⑤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从“结友”这一举动看体现了鲁肃什么特点?(大惊——结友敬才、爱才)3、理清文章情节发展的特点。(4)(1)详略:★①课文的标题是什么?②那么,劝学就应当是课文的主要内容,就应当怎样去写?③那么,除此之外还有哪些内容是详写?④其它的部分呢?提示:劝学(详写)——就学(略写)——议论(详写)——结友(略写)写“劝学”、“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