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确定】1、了解课文中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掌握本文丰富的词语。2、注意学习和运用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初步学会情事论理的写作技巧。3、培育学生面在遇到困难时逐步分化困难的能力。【过程设计】一、导语设计:同学们,老师昨天晚上写了一篇作文,想读给大家听听。(设疑激趣,学生刚接触老师,还不了解,都十分感兴趣,掌声极其热烈。)师读作文。(将原文压缩至二三百字,基本情节保留,细节全部删掉,尽量像学生作文一样,只讲大概,不讲经过,没有描写,如同流水账。)(此时学生表现往往是失望和恍然大悟,因为提前有预习,他们都知道原文情节,所以会纷纷举手,说是第二课的简介而已。)师再次激趣:两篇文章哪篇好?为什么好?我们一起来看原文。二、预习检查:1、学生板书课题,作者。2、学生简介作者,教师强调重点(课下注)。3、字词教学:课后读读写写的音形义。(方式多样,可根据需要自定。)4、其他补充(学生进行即可,教师做好评价,以保持兴趣和热情,为以后学习培养习惯)三、比较阅读:本文可采取逐段阅读法,和老师的改文处处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明白本文好在何处。这里有以下基本内容必须分析到:(要处处围绕“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组织学生探讨)1、开头景物描写的作用。2、第四段插叙的作用。3、悬崖处的描写要细品。4、对比、衬托、铺垫等处要加以分析。5、直接心理描写处要引起学生注意,也可以让做学生模仿练习。6、父亲来后要注意通过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表现出我心态的变化。7、最后两个自然段的作用要分清,鼓励学生在自己写作中加以运用。8、题目分析:本文题目可否改为《最难忘的一件事》?1这一部分读的方式老师可以灵活安排,过程要注重在“怎样写”和“为什么这样写”上详加分析。可以结合学生写作实际调整课堂授课方式,比如可以在某处加上实践演练。四、同例回顾:引领学生回忆自己曾经有过的相似经历,组织学生通过小组交流、班内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打开思路。五、写作实践:可以留为随笔作业:模仿本文,写一写你童年时期最难忘的一件事(一次经历)。要求:1、题目自拟。2、中间过程要灵活模仿,尽量详细。3、结尾段必须严格按照仿写要求模仿,保留一定语句,替换相应内容。【学生习作示例】做一个有价值的人一年级五班王艺婷爷爷奶奶家的厨房要装修了,需要有人把东西搬到地下室去,奶奶身体不错,爷爷腿脚不好,重任自然而然的落在了奶奶的身上,爸爸妈妈也很忙,于是我就成了一个“小工”,协助奶奶完成任务。幸亏我家住的是一楼,要不然肯定会累坏的。在一个凉爽的下午,我们就要开始干活了。我的任务是东西往下传递,奶奶把东西放进地下室。分工好之后就开始干活了。我把一个锅运下去,放在地上,奶奶把它拿起,放到地下室。我又把一些塑料袋放在地上,奶奶拿到地下室去。正当我要再拿第三样东西时,奶奶说:“王艺婷,这次要把东西递到我的手里,这样更快一些!”我说:“没问题!”奶奶说:“你可别中途反悔。”我在心里嘀咕着:哪能啊?您就别小瞧我了!于是,这次我认认真真的把一些东西递到奶奶手里,再去拿下一样儿。当我把放在门口的东西搬空时,我拍拍胸脯对奶奶说:“怎么样,我很能干活吧!”只见奶奶笑眯眯的说:“干完了?你往厨房看看吧。”我有一种祥的预感,往厨房里一看,不禁大吃一惊——还有更多更沉的东西。“不会现在就拿走吧?”我焦急的问。“不可能!再说咱俩也吃不消。”奶奶回答说。“我长舒了一口气,吓死我了!”我看奶奶满头大汗,满是皱纹的脸显得更老了,我急忙给奶奶扶到椅子上,奶奶说:“别顾我了,顾你自己吧,咱们还要接着干呢。”大约过了五分钟,新的一轮“战斗”马上就要打响,我和奶奶都做好准备。我抡抡胳膊,奶奶伸伸腿,“战斗”开始打响。因为有了上回的经验,我和奶奶配合得很好,我刚把东西运下去时,奶奶正好接过去,当我拿了下一样东西又下去时,奶奶恰好也刚回来,因为计划得当,加上我跑得快,“战斗”,只用了二十分钟。当我兴高采烈的跟奶奶庆贺时,奶奶告诫我:“千万不要骄傲。”并表扬我:“你为家庭体现出了你的价值!”这句话,开始我不怎么理解,但我在长大以后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