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学生阅读与笔记相结合研究我国自古就有“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训,读书笔记是一种传统而高效的读书方法,在历年来的语文教学大纲中也都作出了明确的要求。阅读和写作是语文素养的双翼,双翼的展翅升腾,需要广阔的空间。教学中,我们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些学生虽在课外读了不少的书,可往往浮光掠影,不知其精要所在;有些学生虽然课外书读的如痴如醉,但往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任思想的火花随风消逝。阅读不能为写作提供助力。仔细审视我们的教学,留给学生的自由阅读时间是有限的,有效的阅读方法更是有限。为了给学生阅读和写作提供有效的指导,让学生读着自己爱读的书,写自己想写的话,通过阅读引领写作,又通过自由表达引发更深沉思索,进一步激发阅读的动机;在读写心智活动的不断交替中,生成阅读能力,提高写作能力。本课题决定将学生阅读与笔记相结合研究引进教学实践中,力求通过实验探寻读书笔记和阅读相结合的自由之趣,以期通过研究为阅读与笔记相结合在今后语文教学中得以更好的运用提供一定的启示作用。一.学生阅读与笔记相结合研究的理论价值1.维特罗克的生成学习理论维特罗克提出的生成学习理论,以信息加工理论为基础,将皮亚杰的传统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加以良性组合,形成了具有浓厚的认知建构特点的现代学习理论。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康乃尔笔记法为指导学生做好阅读与笔记相结合提供了科学背景,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理论从“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人文思想出发,对人的情感、知觉、信念等内部行为格外关注,提出了与传统教学相对的学习主张,如意义学习,自由学习,自主评价等,即重视与自我发展相关的学习活动,为读书笔记教学提供了理论依据。3.孙绍振的感知语词化理论“据心理学研究,当我们知觉事物的直观形象的时候,如果在事物特征与语词之间不能建立起联系,也就是光有意会,而不能言传,感觉就并没有完成。”同理,在阅读过程中,如果将阅读体验语词化,那么就能使阅读感受更加精确,“好书不厌百回读。”当你第二遍阅读时,你的思绪会更进一步,更深一层,这时再及时的写几笔,你的思绪会更深一层,可见,将自己阅读时的灵感固定下来,将自己真知灼见的感悟凝固下来,这将是一笔丰厚的文学成长的财富!4.新课标的有关理念《标准》特别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新课标的这些理念为阅读和读书笔记相结合的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理论背景,为其注入了时代的生命与活力。二、指导学生阅读与笔记相结合的实践价值和推广价值1.读书笔记能实现阅读和写作相结合:读书笔记作为一种传统的读书方法,历经“大浪淘沙”至今仍具有重要意义,关键是因为它符合学生的内在心理需求。2.当前中学生做读书笔记的现状调查读书笔记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古今中外的阅读教学实践也都极其重视,那么它的现状如何呢?本课题在老县中学七年级、八年级学生开展了一次“中学生做读书笔记及相关的课外阅读情况的调查”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存在着这些方面的缺失和误区:①课外阅读的兴趣随年龄的增长在流失;②缺乏高品位的对学生有吸引力的阅读读物;③缺乏足够的阅读时间;④缺乏正确的阅读方法指导,缺乏督促与检查。而这些正是进行有效的读书笔记研究所不可或缺的要素。可见,读书笔记虽然在教学中有体现,可是往往只是零星的出现,缺乏延续性和科学的指导,因而造成了当前中学生这一习惯存在着较为严重的缺失。作为教学工作者,我们应该试图帮助学生破茧而出,试图给学生开辟自由的空间,解决他们在阅读中所存在的众多问题,让他们品尝到阅读的真正乐趣。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创新之处1.在读书笔记中的阅读是“多元有界”的。2.在读书笔记中张扬了学生的写作个性。3.在读书笔记中自由读写积淀了学生的人文素养。4.在读书笔记的自由读写促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