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党组织原创经验交流材料近年来,20XX县通过大力实施“三大工程”,全面开展“三项服务”,健全“三大机制”,不断夯实基层组织基础,进一步深化农村基层发展型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深入实施“三大工程”,实现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新突破。一是深入实施“领头雁工程”,不断激发村级干部新活力。县财政每年投入4000万元解决村级干部经济待遇,将村干部报酬提高到1200元/月,实行岗位补助;为4810名村民小组长发放报酬100元/月;为村干部代缴养老保险;公开选拔了84名村党组织书记;每年明确10名挂任乡镇领导班子成员的支书享受新进事业单位人员经济待遇;为“十佳”支书发放300/月元特殊津贴;每年举办村干部专题培训班10期,并适时组织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赴省外学习培训。同时,通过采取不定期召开优秀村支书座谈会和分片区召开农村工作经验交流观摩会、建立村(居、社区)党组织书记实绩档案、建立健全调整不胜任村(居、社区)干部工作机制等系列措施,不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二是全面开展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助推党员群众奔小康。扎实开展“三培三带”,以“五送五帮”活动为载体,筹措200万元“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基金专门为创业党员进行贷款贴息和以奖代补,支持党员创业发展;大力开展“农村党员素质培训工程”,竭力培养一批“田秀才、土专家”。目前,全县共建立协会9个、专业合作社246个,党员创业带富实训基地72个,示范点163个,示范服务基地400余个,示范户1660户,培育带富党员2076名;共投入资金16679万元,协调实施项目1122个,惠及群众达10万人以上。三是大力开展“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转化工程,补齐软瘫组织“短板”。20XX年,明确了31名县级领导挂帮38个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从县、乡机关选派45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村党组织书记或“名誉支书”等职务,全面完成整顿转化工作。第1页共3页全面开展“三项服务”,构建服务基层群众新常态。一是全面推行就地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先一公里”。首先,加强规范管理,搭建服务平台。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在全县556个行政村全面实施“五个一温馨工程”,即:一个食堂、一套炊具、一间休息室、一套办公设备和一块菜园子,切实改善村级办公设施和生活设施,确保干部真正驻得下来,服务群众真正落到实处。20XX年,通过坚持村干部轮流值班,共帮助群众办理事务15000余件,接待群众18000余人次,帮助解决矛盾纠纷160余起,为群众代办事务14000余件。二是积极开展上门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远一公里”。第一,通过建立完善民生在线网站、政府网站、开展“群众话家常――家常话出为民风”电视问政活动等,加快信访信息系统建设,进一步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确保广大群众足不出户就可以做到话有处说、怨有处诉、难有处解。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策划制作了《三天两头停水的事》、《小区无路灯居民出行难》等30集电视问政栏目,切实畅通群众诉求渠道,一批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事宜得到了妥善解。第二,驻村干部上门送服务。20XX年,组建了337个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通过深入开展“四个万家”活动,充分发挥派出单位和个人优势,全县1687名驻村工作队员走访群众25余万人次,协调资金1098.4万元,解决问题3541个,化解矛盾纠纷3742起。近年来,因驻村工作实绩突出获得优先提拔的驻村干部就有41名,被选为乡科级后备干部的有140名。今年,还选派了125名新录用公务员到经济薄弱村驻村,既培养锻炼了干部,也充实了驻村干部队伍。第三,村民组长划片送服务。通过建立民生事务代理代办制度,由全县4810名村民小组长负责各自所在的村民组的矛盾调解、民政物资发放及其它便民利民服务,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发展方面的困难的积极性。三是创新实施流动服务,畅通服务群众“最难一公里”。20XX县积极整合各类资源,推出“业余党校”、”周末村官“、“计生服务车”、“精准化扶贫结对帮扶”、“农民讲师流动宣讲”等流动服务,促使各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着眼于基础第2页共3页设施建设、种养殖技术、安全生产、创业带富等问题,引领群众增收致富。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