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要点一、突破重点领域应用,提升社会信用价值感知强化重点领域联合。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政务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建立完善覆盖本市各级政府部门和公务员的政务诚信建设运行框架;加强政府自身能力建设,发挥信用支撑“放管服”改革的作用,在政务服务、社会治理、城市安全、改革创新等领域深化信用应用。支撑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改革中,更加注重发挥信用在事中事后综合监管、金融功能监测、跨境电子商务管理、通关贸易便利化中的基础作用;在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中,更加注重发挥信用在科技融资、科技管理、“双创服务”等科技资源要素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服务超大型城市管理和创建信用城市。运用信用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推动实施信用惠民;探索在“五违四必”综合环境治理、道路交通大整治、中小河道治理、住宅小区综合治理等,以及生产安全、食品药品安全、产品质量安全、消防安全等城市安全工作中构建城市治理新模式,聚焦重点行业和重点人群,建设“诚信xx”,打造卓越全球城市。深化重点区域联动。加强信用示范XX县区创建工作。完成XX县区、XX县区国家信用建设示范XX县区中期评估工作,推动XX县区在各项创建工作中达到全面领先水平,XX县区在专项工作中体现特色水平;组织开展新一批示范XX县区创建申报工作。形成各区信用建设特色名片。各区要结合本区发展定位、产业布局及社会治理特点开展信用工作,XX县区要在自贸试验区和科技创新中心建设、XX县区要在科创重要承载区建设、XX县区要在信用服务产业发展、崇明区要在世界级生态岛建设、XX县区要在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创建、XX县区要在危化品管理等工作中形成区域信用特色。健全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联动机制。推动跨部门信用联动奖惩。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指导意见》,构建信用联动奖惩的触发和反馈机制;全面落实国家已签署的联合奖惩合作备忘录,依托市信用平台推动税务、工商、第1页共3页法院、海关等重点领域的联动奖惩工作;完善信用典型案例报送机制,将各区、各部门信用典型案例的报送情况作为信用联动奖惩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推动跨区域信用联动奖惩。抓住长三角信用合作示范区获批契机,以旅游、食品药品、产品质量、环境保护等领域联动奖惩为突破口,建立完善跨区域信用信息交换共享和联动奖惩机制,在此基础上逐步拓展到其他兄弟省市。二、提升平台服务能级,打造信用中国关键节点强化市信用平台枢纽地位。按照国家信用平台一体化建设要求,将市信用平台升级改造成为国家信用平台一体化的关键枢纽,力争成为首批一体化建设试点省市标杆,推动国家信用平台数据在市信用平台落地,形成平台枢纽纵向打通、横向互动格局;推动市信用平台二期项目建设,以“制度+科技”的方式,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完善市信用平台“1+16+n”总体架构,提升各区及重点领域信用子平台节点功能。拓展市信用平台窗口作用。升级改造市信用平台服务大厅,按照就近便民服务的原则拓展线下服务渠道,在XX县区、XX县区、XX县区等10个区已设立服务窗口的基础上实现16个区全覆盖,并逐步下沉到街镇、社区基层;升级自贸试验区服务窗口功能,推动科技创新中心设立服务窗口;优化线上服务渠道,按照“信用中国”网站一体化建设要求,优化升级“xx诚信网”,作为“信用中国”分网站;丰富“诚信xx”app的“信用地图”和“享信用”板块功能,开设“诚信xx”微信公众号,不断提升企业和市民查询服务的体验度和获得感。提升市信用平台载体功能。支撑“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接网上政务大厅,实现跨部门公共信用信息共享,简化办事流程,优化政务服务,减少“奇葩证明”;推动实现区别不同主体信用状况的分类监管、瞄准违法失信风险的精准监管、多部门联动奖惩的协同监管、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监管,加强市信用平台对事中事后综合监管平台、商务诚信公众服务平台和金融功能监测平台等的支撑能力。三、优化信用产业结构,集聚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