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冬至日记冬至日记合集8篇冬至日记篇1今日,是我们老家(福建莆田)扫墓的日子。俗称“冬至节”,“冬至节”里,农家团聚搓丸籽、吃丸籽,故我们都称“冬至丸”——此节有团聚之义和祭祖等习俗。每年,处头打工的人儿,一般这时都会赶回家,上山扫墓,祭祀祖先,行孝礼。这是莆田人一年节日里很重要的一个节,有“小过年”之称。第1页共18页我在山东,今日天冷,在宿舍自己也煮上一碗“冬至丸”,吃上一回——权当思念家乡吧。在老家莆田,冬至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搓汤圆,还摆上贡品,祈求团聚平安。这一独特的民间习俗始终延袭至今。冬至节的前一夜,根据莆仙民间风俗,厅堂上点亮了红蜡烛,祖先神位前的晾箔上装红福橘。并插上一支”三春”(福禄寿纸花),一同供奉在桌上的,还有用红纸封着的10双筷子,以及一排生姜和一块板糖。第2页共18页这些供奉的物品都有着美妙的寓意:——供筷子,表示一家团聚;——供生姜,表示家庭红火兴盛;——供板糖,表示生活甜蜜华蜜。吃完晚饭,全家男女老少便围聚在亮堂堂的大厅中,热喧闹闹地搓丸子。丸子搓好后,要点着夜明灯,把丸子、生姜、板糖、红筷子等一起摆在厨房灶公前过夜。冬至节一大早,把丸子放进锅里煮熟,再拌上白糖,就可以吃了第3页共18页有的人家在煮丸子时,还适量切几片生姜和少量板糖放进锅里,吃起来更有一番味道。冬至节早上吃了丸子后,全家人便带着煮熟的丸子、水果等祭品上山扫墓,祭祀祖先。冬至日记篇2我今年10岁了,常听老人讲,过去吃饺子是过年过节的事。现在吃饺子已经成了习以为常。可是,以前我只会吃饺子,却不会包饺子。今日是冬至,放学回家,正赶上妈妈包饺子。我就凑上去学着包第4页共18页只见妈妈包出的饺子一个个的,活像一排排小元宝。我怕包不好,就先拿擀面杖擀饺子皮。我从桌子上取个面团,先往桌子上摁了一下,面团变扁了,再用擀面杖把它擀成圆片,虽然不那么圆,也能把面团擀薄了,再往面片上放一些馅,用手把面片对角一折,从头到尾揑到一起,哈哈,像新月一样的小饺子包成了。但是,它的形像与妈妈包出来的饺子比可丑多了,不行,再来一个!这回我多加了馅,饺子也变得丰满一些!我一个个不停地包了起来,一个比一个美丽,花边整齐,亭亭玉立……我心中那兴奋劲就不用提了,妈妈也表扬我学的快,包得好。第5页共18页饺子下锅了,盖莲上的饺子像一群大白鹅扑腾腾地飞入水中。我站在锅边,看妈妈煮饺子。妈妈一会儿盖上锅盖,一会又打开。锅里的水开了几个开后,饺子漂起来了,一个个都鼓满了气,活像一个个小舢板在沸水中游。当一阵阵香气钻到我的鼻孔时,我急不行耐地先尝了一个,嗬,这饺子比哪天包的都香,真像我吃的是大白鹅肉馅的饺子呢!后来,我悟出来一个道理:自己亲自包出的饺子比吃现成的更有味道,自己亲自做的事比别人代替干更有意义。冬至日记篇3第6页共18页×月×日星期×天气×明天就是冬至了,妈妈说今日让我过把搓汤圆的瘾,我喜不自胜地说:“好呀!好呀!”妈妈把糯米粉加上水,又是揉又是搓的,松松干干的糯米粉被妈妈这么一搓一揉变成粘粘湿湿的一团。我新奇极了,就伸手揪了一小块,捏了捏,咦!米粉团怎么像橡皮泥呀?起先搓啦,妈妈掰了一小块放在手掌上温柔地搓起来,我也学着她的样掰了一点放在手掌上,双掌合上用劲地搓呀搓。唉呀!怎么软软地米粉团会碎成一块一块地呢?你瞧,妈妈搓的小汤圆又圆又光滑别提有多可爱了,看得我直焦急。这时妈妈对我说:“你用力要匀称第7页共18页渐渐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我学着妈妈温柔地搓起来,嘿!这下胜利啦!看来搓汤圆还有诀窍呢!我们一鼓作气,接着搓着。不一会儿就搓了两盘。我看着那珍宝似的汤圆,馋得垂涎三尺。问妈妈能不能煮一盘给我吃,妈妈说:“好啊!”妈妈把水烧开,再把汤圆放进锅里,一个个小汤圆一齐贴在锅低,不知它们为什么和锅底这么亲热妈妈把锅盖盖上,一会儿直冒热气,妈妈忙掀开锅盖,呀!一颗颗小汤圆像一粒粒雪白晶莹的珍宝在水里上下翻滚追逐游戏。妈妈把汤圆装进碗里,泡上花生磨成的粉,软滑细腻,可好吃啦。几分钟我们就把一盘汤圆给吃完了,就像秋风扫落叶。第8页共18页汤圆可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