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中心城六区养老机构现状调查分析【摘要】本文立足当下老龄化社会问题,选取天津市市内六区这一严重老龄化地区为研究范围,系统调研了该地区的养老机构现状。从天津市市内六区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入住率、供需比及类型划分等方面分类研究,力求对市内六区养老机构现状做以较为详尽的阐述。【关键词】天津市市内六区养老机构现状分析引言:天津于1988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我国继北京和上海后第三个老龄化城市,且老年人口始终保持着快速增长的态势,增速也在不断加大。其中,天津市市内六区的老龄化程度又明显高于周边郊县,六区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均在20%以上,按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超过10%即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天津市市内六区已进入极为严重的老龄化社会。在来势凶猛的人口老龄化与我国“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的政策背景下,建立和规范完善的机构养老设施市场,成为当下关乎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论文对天津市市内六区的养老机构现状做以较为详尽的调研、分类和分析,希望在理清现状的基础上,为天津市机构养老设施市场的下一步建设发展略尽绵薄之力。1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入住率与供需比据笔者2015年7月调查统计,目前市内六区共有养老机构150家,总机构养老床位数17332张,其中,和平区10家,机构养老床位836张,河东区30家,机构养老床位3060张,河西区25家,机构养老床位2765张,南开区28家,机构养老床位5134张,红桥区15家,机构养老床位1557张,河北区42家,机构养老床位3980张。按照我市“973”养老规划,可计算出各区有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人数,与各区实际养老床位数相比,可发现现有的养老床位数并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入住需求。市内六区已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人数占有入住需求的老人人数的63.57%,仍有8932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的老人无床可住。按照国家十二五计划中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目前我市市内六区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是19张,也不能达到十二五计划的要求,在市内六区中,没有任何一个区能达到千名老人拥有30张养老床位的规划,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最高的南开区为25张,排名第二的河北区为23张,最低的红桥区为11张。可见市内六区养老机构还有待进一步的扩建、新建,以满足老年人实际需求。在市内六区中,南开区是养老机构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率最高的一个区,满足老年人入住需求率达84.22%,排名第二的河北区养老机构床位数占需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76.37%。而其他几个区的养老机构总床位数占需入住养老机构老人的比例则普遍很低,千名老人拥有的养老床位数都不到20张,最低的红桥区养老机构总床位数仅能满足35.97%的有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入住,与国家十二五计划尚有很大距离。市内六区中,养老机构与养老床位的分布与设置,与老年人数量及需求量并不匹配,并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分布不均现象。2养老机构类型2.1按承办类型划分按承办类型,可将养老机构划分为市级国办、区级国办与社会办三类。市内六区共有市级国办养老机构5家,区级国办养老机构2家,社会办养老机构143家。其中,5家市级国办养老机构中有3家在南开区,1家在河东区,1家在红桥区。2家区级国办养老机构1家在和平区,一家在南开区。河北区、河西区两区内没有国办养老机构。承办类型的不同从根本上导致5家市级国办养老机构在各方面条件上优于市内绝大多数民办养老机构,机构从规划建设至运营均有严格规范监督;护工均为有编制工作人员,服务水平有一定保障;因机构为国家兴办,各项运营费用享受政府补贴支持,老人所缴纳入住费用也普遍低于同档次民办养老机构。而市级养老机构排队难,民办养老机构档次残次不齐,设施服务没有保障也成为目前市内机构养老设施现状的一大问题。2.2按服务类别划分市内六区中,共有养护院10家,和平区3家,河东区2家,南开区1家,红桥区2家,河北区2家;养老院140家。其中,医养结合的养护院7家,和平区2家,河东区2家,南开区1家,红桥区1家,河北区1家;医养结合的养老院4家,河东区1家,南开区3家。六区中,河西区内目前尚无专为介助、介护老人设置的养护院,以及医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