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关于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对策与建议今天,公文素材库的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篇关于范文,供大家在撰写基层反映、社情民意或问题转报时参考使用。正文如下:XX县区自20XX年基层农技站改革后,全市列编成立了22个乡镇农技农机畜牧水产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确定农技推广公益性服务岗位274人(包括差额编制),其中种植业158人,畜牧水产76人,农机40人。下设农技站、畜牧水产站、农机站,明确了岗位职责,市乡共管,乡管为主。一、基层农技推广效果彰显在示XX县区补助项目的推动下,XX县区增加了财政投入,提高了基层农技服务人员待遇,稳定了农技推广队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成绩斐然。1、主导产业稳步发展。20XX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119.13万亩,单产474.1公斤,总产56.52万吨,面积稳定,单产、总产分别增加1公斤、1190吨,增加幅度为0.22%、0.22%,实现了粮食生产“十三连增”。全市规模种养加大户10000户以上,其中水稻种植100亩以上的452户,种植30亩以上的2680户,蔬菜及经济作物种植大户3794户,常年存栏牲猪300头以上的规模大户320户,常年存栏牲猪100头以上的规模大户4100户,农机服务大户376户。2、科技入户率明显提高。在全市建立完善了“专家—农技人员—科技示范主体—农户”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快速通道,建立了市、乡、村三级农业科技试验示范网络。20XX年,科技示范主体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入户率达95%,辐射户入户率达90%以上,培育了500多户农业种植大户。3、技术指导和示范带动效果显著。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契机,对科技示范主体进行再培训,着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正规军”。采取“1+x”跟踪服务模式,每个指导员联系几户科技示范主体,一个示范主体带动周边10户群众。科技指导员第1页共3页定期上门服务,通过微信、qq等进行技术指导,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自20XX年列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示XX县区以来,XX县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290人,其中认定新型职业农民1316人。近年来,XX县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现有龙头企业36家,家庭农场419家,专业种养大户4665户,农民专业合作社926家,合作社成员7.5万人,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成为湘乡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二、存在的问题虽然XX县区农技推广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还存在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步伐。1、技术人员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业务素质低。一部分无学历、无职称、无技术的人员占据技术人员岗位,而部分多年从事技术工作的人员被调整出来,极大影响了农技推广作用的发挥。近年来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很少进行知识更新培训,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趋于老龄化,技术职称水平普遍偏低。XX县区现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实有人数(种植业)162人中,其中有中级职称的45人,初级职称的56人,高级职称的2人,无职称的59人,高级职称仅占1%。2、机构职能分工不明确,混编混岗现象严重。乡镇农技人员被随意抽调,使本应由乡镇农技推广机构来承担完成的一些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无人问津,农技推广意识淡化,服务内容减少,服务领域萎缩,以往在村一级形成的服务网络网破人散,极大影响了农技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基层农技推广机构既是公益性事业,又要接受上级农业部门委托履行执法监督职能,有的开展经营性服务,如从事化肥、农药、种子等的经营,有的从事公益性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农产品质量等服务,有的还要承担产业扶贫、美丽乡村等中心工作,真正从事公益性技术推广和服务的人员减少,严重影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的开展。虽然在机构改革中成立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科级)多年,但至今有名无实,人员一直没有配齐。3、经费短缺,供给不到位。目前XX县区农技推广服务机构推广经费普遍短缺,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人才培第2页共3页养等方面投入严重不足。突出表现在乡镇推广机构人员社会保险需要自筹经费解决,还有的乡镇农技站未列入全额拨款。三、对策与建议1、落实优惠政策,建立人员流动机制。建议政府制定有关优惠政策,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和农业科技人员到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工作,保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农技推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