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书馆学概论》考试大纲第一章图书馆学:对象、体系与内容1、图书馆学研究的微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的各个组成要素,及作为其工作对象的知识、信息等。2、图书馆学研究的宏观对象,是指图书馆系统、图书馆事业、图书馆与环境的关系。3、图书馆学研究对象多样化的原因:一是因为图书馆学所研究的主要对象—图书馆现象本身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在人类文明发展的不同阶段,图书馆表现为不同的形态,在信息时代它又将呈现与以前完全不同的形态,图书馆的发展无止境,人们对于它的认识也是发展变化着的;二是由于图书馆现象的复杂性,研究者因各人所站角度,所用方法的不同,所观察对象的范围有差异,也会造成结论的差异。4、图书馆学研究对象的不同认识阶段:第一阶段,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具体工作技术,或者是图书馆管理;第二阶段,把图书馆视为整体系统来研究并考察其在社会环境中的功能;第三阶段,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信息交流。第四阶段:信息资源成为图书馆工作的对象,因而也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5、整理说:代表人物是德国图书馆学家施莱廷格,他在《试用图书馆学教科书大全》一书中提出:"图书馆学是符合图书馆目的的整理方面所必要的一切命题的总和",并据此认为图书馆学研究的对象是"图书馆整理",其主体内容是图书的配备和目录的编制。6、技术说:代表人物是德国艾伯特、丹麦莫尔贝希和美国杜威,艾伯特在《图书馆员的教育》一书中指出:"图书馆学应研究图书馆工作中的实际技术",图书馆学是"图书馆员执行图书馆工作任务时所需要的一切知识和技巧的总和"。莫尔贝希将艾伯特的思想进一步系统化。杜威则宣称,他不追求什么理论上的完整体系,而只是从实用的观点出发来解决实际问题。他宣称,在图书馆学研究领域内,理论的正确性应让位给实践的应用。7、管理说:代表人物是英国的帕尼兹和爱德华兹。帕尼兹重视图书的系统整理、妥善保管和充分利用,他制定了著录条例,强调目录一定要严格按照著录规则加以编制。爱德华兹积极组织开展采编、阅览和流通等各项业务工作,并在《图书馆管理》中最早论述图书馆内部管理。8、阮冈纳赞的"图书馆学五定律":印度"图书馆学之父"阮冈纳赞1931年在《图书馆学五定律》一文中提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的论断。认为"图书馆学五定律"是:A、书是为了用的;B、每个读者有其书;C、每本书有其读者;D、节省读者的时间;E、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理解:社会说:代表人物是美国巴特勒,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与读书现象。要素说:代表人物是北大杜定友、刘国钧,认为研究对象是图书馆的组成要素。知识社会学:德国卡尔斯泰特提出,认为研究对象是知识社会学。交流说:代表人物是美国谢拉,认为交流是图书馆学研究的中心内容。我国交流说大致可分为"文献交流说"、"知识交流说"、"文献信息交流说"三种观点。新技术说:主要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兰开斯特,预言未来图书馆就是电子信息系统。9、普通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学基本问题,图书馆事业建设的基础理论,图书馆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内在发展机制的图书馆学。10、专门图书馆学是专门研究图书馆的各种类型及其特点的图书馆学分支学科。其研究内容包括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馆、科学专业图书馆等的工作原理、特点、任务及其特殊的性质、职能,以及它的组织形式、管理体制和发展趋势等。11、比较图书馆学是从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社会政治体制、思想和历史的角度出发,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图书馆、图书馆体制、图书馆事业发展中的经验或问题进行比较研究。1)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世界各国的图书馆事业。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目的在于了解并掌握各国图书馆事业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并对这些差异做出科学的解释,从而得出正确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准则。12、比较图书馆学的研究模式主要有:影响研究、平行研究、跨学科研究。比较图书馆的研究类型主要有三种:地域研究、跨国研究、实例研究。13、应用图书馆学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狭义是指以图书馆具体工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图书馆工作的环节、程序、方法和技术的学科。了解:广义是指将图书馆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