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第一节COCO22施肥原理施肥原理一、CO2与生物环境生物界是由含有碳水化台物的有机物质组成。所有这些有机物质,都直接或间接地由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制造。光合作用是人类和一切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原理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吸收CO2和水,合成碳水化台物有机物质,并组成植物有机体;这些植物有机体在生态食物链中成为其他形式有机物质的来源。据分析,植物体的80%~90%由碳水化合物组成,其他元素如氨、钙、镁、钾、硫等只占很小一部分。植物体的干物质中,有机物质占90%左右,而碳素又约占有机物质的40%,是植物体内含量较多的一种元素。这些碳素,则来自于CO2。所以说,CO2对生物界具有重要意义。第十章温室第十章温室COCO22施肥施肥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大气圈是CO2的主要储蓄库和调节器。目前大气中CO2浓度平均为300~320mL/m3,但这个数值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几百万年以前,当地球上只有植物、还没有动物生命的时候,大气环境与现在是不一样的,那时候火山活动频繁,产生大量的CO2,空气中CO2的含量是现在的3~4倍。植物生长繁茂,大型蕨类植物鼎盛,很多的煤炭、燃气和石油储量就是那时候的植物风化形成的。在过去百年中,随着工业的高速发展、燃料使用的急剧增加,大气中CO2浓度从270mL/m3。增加到了300~320mL/m3,增长超过l0%。这个现象引起很多科学家对温室效应的关注,人们认为大气中CO2浓度越多,地球温度将越高。而升高的地球温度将引起冰山融化、海滨城市淹没和气候的急剧变化。但是,也有很多学者相信地球具有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海洋能吸收大量的CO2供给占地球植物总量90%的海藻和浮游生物自养,达到调节CO2浓度的效果;另一方面,大气中CO2增加的同时,尘埃量也相应增加。尘埃在大气中形成一个太阳辐射的反射屏,从而部分抵消CO2浓度升高引起的增热效应。四、CO2施肥情况下的栽培管理特点在增施CO2的条件下,叶片气孔开张度缩小,叶片气孔水蒸气扩散阻力加大,植株蒸腾速率下降,叶片温度上升。此外,增施CO2后,常使作物的叶片肥大,植株生长旺盛,加速植株老化。因此,在增施CO2后,应该采取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1、选用适合品种除了选用适于温室栽培的具有多抗性、早熟、优质高产的品种特征外,必须筛选或培育耐弱光、耐低温、植株长势较弱,坐果率高的新品种。2、灌溉与施肥CO2施肥后有利于光台产物向根部运输,促进根系伸长扩大,增强根系吸水、吸肥能力。因此,定植当时的基肥量应当减少20%~30%,并且在定植初期控制灌水量,以调节生长势。但从开始收果时,为了高产应多次追肥灌水,若植株长势过旺,仍要控制灌水量。在增施CO2的过程中,不可中途突然停止施用,以免引起植株早衰。为了防止植株早衰,应适量施有机肥、深中耕、滴灌,改善根际环境,使根系分布广,提高CO2施肥效果。同时在结果期进行叶面喷肥,以解决根系吸磷能力减弱或缺钙、缺锰等问题。另外,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开始施用和施用后期的每天施用时间应稍短,以使作物受到驯化,逐渐适应新的CO2环境,这对减轻植株早衰很有效。3、温度控制增施CO2后为了有效提高光合速率,应适当提高室温。但温度不能太高,以免引起植株徒长。在CO2施肥期间,白天适温比一般适温提高2~3℃,夜间要比一般适温降低2℃左右。第二节第二节COCO22施肥施肥技术技术一、CO2施肥的适宜浓度人工增施CO2的适宜浓度,与作物种类、品种和光照强度有关,也因天气、季节、作物生育阶段不同而异。一般蔬菜的CO2浓度饱和点在1000mL/m3以上,弱光下CO2饱和点下降。强光下饱和点提高。在实际栽培中,即使在强光下,CO2浓度也不宜提高到饱和点以上,一方面造成资源浪费、不经济;另一方面,过高的CO2浓度引起叶片气孔开张度减少,降低蒸腾作用,最终导致植物CO2“中毒”,表现为作物萎蔫,黄化落叶。一般情况下,晴天CO2浓度在1300mL/m3以下,阴天在500~800mL/m3,雨天不施为宜。二、CO2施肥的时间选择适宜的施肥时间,是节约肥源、增加产量的关键之一。各种作物在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CO2浓度是不同的,一般在作物生育初期施用效果好,如育苗时期增施CO2对培育壮苗、缩短苗期有良好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