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国民党不够强大不断失败召开中共“三大”,确定合作方针改组国民党,实行新政策第一次国共合作黄埔军校中共“三大”•1、召开时间:1923年•2、地点:广州•3、内容:•确定了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的方针时间革命名称结果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流亡国外1915-1916年护国运动胜利,袁世凯气急病死1917年反对张勋复辟胜利,段祺瑞再度掌握终失政权1917-1918年第一次护法运动失败1921-1922年第二次护法运动失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不断领导反对军阀的斗争(1)孙中山不断致力于国民革命,但最后大都失败了,迫使他寻找革命的新出路。(2)五四运动让他看到了人民的力量。国民党“一大”1.召开时间、地点:1924年初,广州2.主要内容:确定国共两党合作,共同领导国民革命运动。3.重要意义: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建立时间:1924年5月地点:广州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创始人孙中山党代表廖仲恺政治部主任周恩来校长蒋介石①光复浙江,全身捆好炸药和一百多敢死壮士冲进浙江府。②讨伐袁世凯失败后全国通缉他,袁世凯将其老师陈其美暗杀后连其家人都不敢收尸,蒋一个人一张板车为陈其美收尸。③为统一中国向孙中山《献北伐书》,从此受孙中山器重。20年后自己北伐统一中国。4.组织军民抗日最终胜利。5台湾实行宪政。黄埔军校的建立黄埔军校的建立(1)黄埔军校以创造革命军,挽救中国的危亡为宗旨。(2)军校设立政治部,周恩来担任政治部主任,对学员进行严格的革命思想教育,是一所新型的、具有极强生命力的学校;(3)培养了一大批军事人才,在中国历史上有重大影响。黄埔军校的特点及主要贡献革命者来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1924年,在国共两党首度携手合作、国民革命风起云涌之际,世纪伟人孙中山先生高瞻远瞩,视“教育为神圣事业,人才为立国大本”,在广州亲手创办了一文一武两所学堂:国立广东大学(今天的中山大学)和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校时的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其校址设在广州东南的黄埔岛,史称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建立的目的是为国民革命军训练军官,尔后其学员成为国民政府北伐统一中国的主要军力。1946年行宪之后中国国民党名义上移交军队于国家后改称“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至今。国民党军官(含1946到1949年解放战争时起义将领)杜聿明胡宗南张灵甫郑洞国宋希濂毛人凤关麟征贺衷寒邓文仪李仙洲李默庵陈明仁康泽郑介民李延年李弥胡琏唐生明俞济时黄维戴笠郝柏村蒋仲苓王升黄珍吾彭孟缉桂永清谢晋元范汉杰邱清泉蔡文治李桂丹廖耀湘郑作民刘璠王竣黄翔曾泽生徐会之赵子立阙汉骞董钊李铁军罗奇贺忠汉胡靖安王慧生宣铁吾黄梅兴陈颐鼎李以劻肖赞育戴安澜萧作霖唐生智林伟俦吕旃蒙覃异之贾伯涛胡靖安郑庭笈陈修和文强杨伯涛侯镜如王耀武孙元良刘戡郑介民黄杰陈大庆刘安祺高魁元蔡炳炎廖运泽曾扩情酆悌张耀明廖昂吴起舞彭士量邱行湘郭汝瑰孙明瑾李文共产党军官左权陈赓周逸群萧克徐向前林彪蒋先云刘志丹罗瑞卿黄公略周士第王尔琢王良许光达陈伯钧宋时轮杨至成郭天民陈奇涵陈浩陶铸程子华廖运周张学思冯达飞蔡申熙曾中生许继慎赵一曼赵尚志宣侠父阮山(越)李运昌段德昌贺声洋萧方周维炯杨其纲彭干臣阎揆要郭化若陈毅安王诤谭希林彭明治曹渊唐天际张宗逊刘畴西卢德铭李之龙张子清余洒度徐彦刚曾士峨朱云卿陈东日曹福昌邓萍唐澍姜镜堂常乾坤伍中豪“四大军校”。黄埔军校(中华民国陆军军官学校)美国西点军校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二战前世界四大军校为美国西点、英国皇家、中国黄埔及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5年7月国民政府广州成立,将部队改称国民革命军。1926年2月中共召开特别会议,确定准备北伐。7月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正式北伐。图为誓师大会,台上左一为蒋介石1、为什么要进行北伐?2、“北伐取得了怎样的成就?”(打倒列强,消灭军阀,实现全国统一。)(推动了国民革命,沉重打击了国内军阀,也有力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势力。)张作霖吴佩孚孙传芳①②③主要对象:主要对象:主要战场:湖南、湖北主要战场:湖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