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别砍那棵树》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把握诗的内容,理解诗的主题思想。2.体会“这棵老橡树”的象征意义。3.品味感情强烈的诗句。(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在朗读中理解诗人感情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回忆,并通过诗歌写作练习,增强学生对母校的感情。二、教学过程(一)以诗名导入同学们,看到这个诗名,你会以怎样的语气来朗读,说一说为何要以这样的语气来读,你觉得诗人要表达怎样的诗歌主题?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诗,看一看,诗人到底要表达什么?(二)作者简介乔治.珀金斯.莫里斯(1802---1864),美国记者﹑诗人和戏剧家,19世纪20年代,他当过<<纽约镜报>>的编辑,他最著名的是他多愁善感的诗,其中最主要的一首就是<<樵夫,别砍那棵树>>由于工业和城市的扩展取代了乡村的景象,人们便十分珍爱这首诗,它唤起人们对过去的怀念,又是对“进步”的一种有礼貌的抗议.(三)初步感知1.自由朗读诗歌,说一说诗人不让樵夫砍树的原因?树阴遮“我”,先祖亲种名振四海,根深叶茂手足亲情,大树见证虽然年老,仍能发热2.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态度发生怎样的变化?平和地劝说——动情地责问——真诚地恳求——严厉地警告3.全班朗读,再次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4.小组讨论,有人认为这首抒情诗是诗人为表达自己对老橡树的热爱之情而写的,仅仅是如此吗?文中的老橡树有什么象征意义?它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人们对往事的追忆,对先人的怀念,对手足之情和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珍视。5.延伸拓展二十年后,某公司想建造一个大型工厂,将要拆毁你的母校作为场地。作为诗人的你,将拿起你的笔墨,如何劝阻该公司的行为。请模仿诗中的任意一小节,来抒发你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