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VIP免费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_第1页
1/5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_第2页
2/5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_第3页
3/5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本文选自《随笔》2011年第6期)作者:沈宁有这个疑问,是很久的事了。引起冲动,下笔成文,则是因为最近连续遇到的几件事。第一,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教授何兹全去世;第二,英国威廉姆王子结婚;第三,读到萧功秦教授文章为什么我们缺少特立独行的人生态度;第四,清华大学百年大庆。这几件事本来天南海北,互无关联,但在我的大脑里混杂一处,却撞击出对中国现在文化状况的一些思考。北京师范大学何兹全教授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个大师级人物,他去世后胡锦涛、温家宝率全体国家领导,都敬送了花圈。我不是北师大历史系的学生,却因跟何兹全教授算是世交,也送了一个花圈去他的灵堂。何兹全教授是我外祖父陶希圣先生的得意弟子之一,母亲叫他师兄,我们尊他师舅。近十年,每次回北京,我都要去何师舅家请安。师舅母郭良玉还健在的时候,每次去都要留下来,吃一大桌美味饭菜,老太太欢天喜地,忙前忙后,乖乖长乖乖短地叫,我已过半百,在她眼里还是小孩子。多年前我出版《百世门风》那本书之前,请何师舅批阅,并求他著几字为序。那时何师舅年逾九旬,早已封笔,不作应酬,却爽快地答应了我。在序中何师舅指教,我虽略有才华,可惜读书太少,学问贫乏。我是大学中文系七七级毕业生,海内外出版过八本书,港台陆报刊发表了大量作品,被何师舅哀叹无知。想起外祖父九十岁生日时,我在酒席上献诗贺寿,外祖父很高兴,对在座朋友说:我这个外孙,没有受过正规教育,没有文学基础,能写出一首律诗来,很不错了。我也记得,我多年发表或出版的文字,都寄回家,父亲从来不读,只当我还是练习作文而已。在我们这样的家庭,听长辈讲这样的话,是经常的。我们做晚辈的,羞愧之余,只能心服口服,因为家里长辈,确实都是博览群书,满腹经纶,我们只能望其项背。因为何师舅那篇序,我对比寻找自己与长辈们在学问上的差距,写了一篇文章,名叫《清末少年读书郎》,2006年发表在《书屋》杂志上,听说引发许多议论。但我很少上网阅读,也从来不关注别人对我文字的评论,所以不得而知。最近因为何师舅去世,我上网搜寻相关信息,意外发现,直到2011年3月,网上还有人继续议论五年前我那篇少年郎文章。出于好奇,匆匆浏览了若干,才发现目前国内许多青年认为自己很有学问,不像我那样自惭形秽。有人反问:我们九岁没有读过《三国志》,可是我们会用计算机,你的外祖父九岁的时候会吗?有人说:读过四书五经就算有学问么?他们懂物理、化学、生物吗?读过这些,我只能长叹一声:这些青年学问着实浅薄,思维缺乏逻辑,连我一篇小文章也读不懂。中国自古把熟读四书五经当作学问,而所谓四书五经,全是文史书集。李时珍研究医药,写出《本草纲目》,张衡研究地理,制造浑天仪,成就固然可观,但在古人眼里,不算有学问。我的父母两系家族,祖祖辈辈读书入仕,所以家中历以读史习文为业。我的曾祖父和外曾祖父,都是清光绪年的进士。我的父辈,一位堂伯父沈钧儒先生,还赶上考取中国最后一代进士。我的父亲,先读历史,后学英文,从来算不出鸡兔同笼的数学题。我的母亲先习文学,师从朱自清,后读英国文学,为俞大絪高足。我们在家,幼承庭训,古往今来,也都装了一脑子。我的弟弟是美国金融学博士,我的妹妹是美国计算机系统专家,可我们在一起聊天,话题几乎全是历史和文学。原来在国内的时候,以为只是中国古人把文史当作学问。哲学是近代才从西方传入中国的,而哲学乃文史的总括和升华,可并称文史哲。现在国内大概仍然有很多人这样认为,而且因为了解到西方国家自然科学的发达,更相信中国落后是因为重文史轻理工所致,便来个反其道而行之,更变成重理工而轻文史哲了。我到美国住得久了,才发现大多西方人在这个问题上的看法,其实跟中国传统是一样的,把文史哲看作学问。虽然西方自然科学的发展,早于中国数百乃至千年,学科细密,研究精深,什么科都有专家大师。但不论生物化学,天文地质,读书读到头,万流归宗,就是一门功课:哲学。西方人从开天辟地就认为,只有哲学才是真正的学问,才是真正的思想,才是真正的文化顶峰。古希腊和古罗马,最具智慧的人,无一例外,都献身哲学研究。柏拉...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现在中国人有多少学问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