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腐蚀与防护摘要:本文概括介绍了微生物腐蚀的常见菌种,如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等,其中主要介绍了硫酸盐还原菌的腐蚀机理。针对微生物腐蚀,目前国内外的防腐技术分为物理方法、化学方法和生物方法,文章对主要的防腐技术进行了介绍。关键词:微生物腐蚀硫酸盐还原菌防腐技术Abstract:Thispaperpresentsthebacteriaspeciesinvolvedinmicro-biologicallyinfluencedcorrosion,suchassulfate-reducingbacteriaandironbacteria.Thecorrosionmechanismsbysulfate-reducingbacteria(SRB)wasmainlyreviewed.Anti-corrosiontechniques,includingphysicalmethod,chemicalmethodandbiologicalmethod,werealsointroducedinthispaper.Keywords:Micro-biologicallyinfluencedcorrosion;sulfate-reducingbacteria;anti-corrosiontechnique1.前言微生物腐蚀(Micro-biologicallyInfluencedCorrosion,简称MIC)是指微生物引起的腐蚀或受微生物影响的腐蚀。其本质是微生物新陈代谢的产物通过影响腐蚀反应的阴极过程或阳极过程,从而影响腐蚀速率和类型。为了找到针对MIC的既环保又有效的防腐措施,必须首先了解腐蚀微生物的种类及作用机理,了解当今国内外防腐技术的研究现状。2.影响腐蚀的微生物腐蚀微生物,按照氧的需求、金属种类及腐蚀机制有不同的分类,主要包括硫酸盐还原菌、铁细菌、产酸菌、产粘泥菌和产氨菌等。IsabelNeria-González等发现钢管的腐蚀生物膜中包括柠檬酸杆菌、肠杆菌、盐厌氧菌及脱硫弧菌等。可见,金属的腐蚀是多种细菌共同作用的结果。2.1硫酸盐还原菌硫酸盐还原菌(Sulfate-reducingBacteria,简称SRB)是专性厌氧菌,它是一些能够把还原成而使自身获得能量,在生理和形态上完全不同的多种细菌的统称。SRB可导致铁和低碳钢、不锈钢、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镍及镍合金、混凝土等(除钛合金外)大部分工业材料产生微生物腐蚀。表征SRB在金属表面腐蚀情况的电化学测定参数包括开路电势(Ecorr)、氧化还原电位(Eredox)、极化电阻(Rp)、电化学阻抗谱(EIS)和电化学噪声(EN)等。用于研究生物膜形成和点蚀性状的技术包括原子力显微镜(AFM)、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查法(SEM)、扫描探[针显微术(SPM)、能谱分析(ED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目前有关SRB致腐蚀作用的机理有阴极去极化机理、浓差电池机理、局部电池机理、代谢产物机理、沉积物下的酸腐蚀机理、阳极区固定机理等。其中普遍被学者们接受的是阴极去极化理论,该理论认为SRB利用金属表面的离子还原硫酸盐,反应式如式⑴-⑺。⑴阳极:⑵阴极:⑶阴极去极化:⑷阳极(腐蚀产物):⑸阴极:⑹总反应式:⑺整个过程称为阴极去极化,公式⑷代表了SRB促进腐蚀的作用。2.2铁细菌铁细菌(Ironbacteria,简称IB)是一类生活在含有高浓度的池塘、湖泊、温泉等水域中,能将氧化成,并利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能量来同化进行生长的细菌的总称。它是需氧菌,将氧化成,并使之以鞘的形式沉淀下来,同时形成大量粘液而形成结瘤。总反应式为。由于铁细菌耗氧,而结瘤又阻碍氧的渗入,结瘤下部常常处于缺氧状态,因而构成氧浓差电池加速腐蚀过程。铁细菌还可造成腐蚀性和的富集。T.S.Rao等通过SEM图像观察到,铁细菌形成的结瘤中有严重的点蚀和SRB诱导的腐蚀,并含γ-、、等复合物。2.3其它腐蚀菌产酸菌(Acid-producingBacteria)能够将可溶性硫化物或氨转变为硫酸或硝酸,降低局部的pH值从而加速金属的腐蚀。如硫氧化菌(SOB)中的排硫杆菌和氧化硫硫杆菌可分别使pH值降低到4.73±0.36和1.35±0.32。产粘泥菌(Slime-producingBacteria),又称腐生菌,是海水中数量较多的一类细菌,常见的有气杆菌、黄杆菌、巨大芽孢菌、荧光假单孢菌和枯草芽孢杆菌等。产生一种胶状的、附着力很强的沉淀物,附着在金属或合金的表面,形成差异腐蚀电池而导致局部腐蚀。产氨菌(Ammonium-producingBacteria)是能产生NH4+的细菌,该类细菌对铜和铜合金的腐蚀影响特别大,能大大提高铜合金应力腐蚀开裂的敏感性。事实上,天然环境中并不存在单一细菌的环境。除上述菌种外,引起腐蚀的菌还包括产甲烷菌、假单胞杆菌、厚纤毛菌等,各菌种在腐蚀过程中也有着重要的相互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