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作物化学控制的相关概念一、作物化学控制技术的概念定义(cropchemicalcontrol)指以应用植物生长调节物质为手段,通过改变植物内源激素系统,调节作物生长发育,使其朝着人们预期的方向和程度发生变化的技术。早期:“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上的应用”日本:65年山田登提出“化学控制”我国:北农大70年代末提出“作物化学控制”二、植物激素和生长调节剂概念1.植物激素:(planthormoneorphytohormone)植物体内代谢产生的、能运输到其他部位起作用的,很低浓度就有明显调节生长发育效应的化学物质。2.植物生长调节剂:(plantgrowthregulator)人工合成的,低浓度即可影响植物内源激素合成、运输、代谢及作用,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化学物质。包括:1)人工合成提取的天然植物激素吲哚乙酸(IAA)赤霉酸(GA3)2)人工合成的天然植物激素的类似物萘乙酸(NAA)、吲哚丁酸(IBA)、6-芐氨基嘌呤(6-BA)3)人工合成的与天然植物激素的结构不同,但具有调节活性的物质缩节胺(DPC)、矮壮素(CCC)、氯丁唑(PP333,多效唑)、乙烯利3.植物生长物质(plantgrowthsubstance)泛指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控作用的内源的和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4.植物化学信息调控(cropcontrolbasedonchemicalinformation)基于作物受化学信息控制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环境诱导等手段,在改变作物信息系统基础上实现对作物的人工控制。第二节作物化学控制学科的特点和意义一、学科特点1.作物化学控制是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学科2.作物化学控制是应用性学科1)农业上控制作物生长发育、解决生产问题2)化工或农药加工上应用,生长调节剂产品生产和销售3.作物化学控制是一门交叉学科生物学、信息学、化学、农业交叉4.作物化学控制是一门新兴的前沿学科二、意义1.作物化学控制是作物生产管理技术的新观念常规作物管理技术包括:①遗传育种改变基因型②改善环境、耕作、株行配置、肥、水、病虫草害防治、保护地栽培③强制措施、整枝、镇压、断根、疏花果、打顶常规管理是重“外”的调节,化学控制是“内”的调节。2.作物化学控制为作物生产提供了高效、安全的实用技术虽原理复杂,但使用技术简便、用量少、见效快、效益高,便推广、环境和产品安全。例:防止徒长化学调控可起到常规调控无法达到的效果。例:诱导单性结实、控制性别分化、化学杀雄3.作物化学控制是提高作物生产力的重要新技术资源化学控制技术的应用潜力未充分发挥,多处于开拓期例:逆境(温、水、污逆境)应用:现状:改变逆境影响的成本高或难改变。应用前景:脱落酸、水杨酸、茉莉酸甲酯有诱导抗逆境的作用,未来应用潜力大。4.作物化学控制是未来农业发展的主导技术之一化控技术可活化、简化常规栽培技术体系,提高效益和安全性。生物技术(育种)、常规技术和作物化学控制技术有机融合,形成作物化学控制栽培工程,可从基因型、基因表达、环境利用等方面作用,是克服目前生产问题限制,提高作物生产和效益,充分利用生物、环境等自然资源的发展方向。三、作物化学控制学科的任务揭示植物激素等信号物质的产生、代谢、运输和作用激素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和作用机理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创制、筛选、应用和评价的理论和技术创建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及与其他作物生产管理技术有机结合的技术体系,提高生产力和效益四、作物化学信息调控课程作用了解化学控制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掌握主要作物化学控制应用技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室内外研究、评价方法和管理体系第三节国内外化学控制技术主要进展国外研究:生长素:1928人工合成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乙酸、吲哚丁酸、萘乙酸)合成及促生根。赤酶素:1938(薮田和住木)细胞分裂素:1955(Skoog)脱落酸:1963(Addicott)乙烯:60年代证明为植物激素应用和研究开始快速发展。中国一、跟踪国外研究和探索实验阶段殷宏章(1937)开始进行生长素促进桐树扦插生根研究2,4-D(40年代)确定为生长控制素类后,中国研究马上进行了合成和应用研究(娄成后)二、开拓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领域50年代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后来洋葱、马铃薯等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