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队干部培训计划一、班队干部培养的意义。(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养教育的决定》中指出:“加强共青团、少先队和学生会的工作,在培养和提高素养教育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小学班队干部的培养,充分发挥他们在班队建立中的作用,更好地把全体青年儿童组织起来,全面落实素养教育,按照邓小平同志教育要“三个面向”和江泽民同志“星星火炬代代相传”题词的精神,依照“四有”育人目的,在“五自”实践中培养青年儿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才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二)、在长期的教育治理实践中,我们得出如此的认识:小学班队干部是班队集体中最积极最爽朗的要素。他们本身的全面素养和综合才能水平,对加强班队建立,构成优良班队集体,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发挥着特别的作用。因而,我们认为:加强小学班队干部的培养与研究,也是素养教育一个不意义的课题。也许有人要咨询:素养教育和一个重要标志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班队干部培养是不是与此相悖?我们认为:二者辩证统一,互相联络,互相促进。加强班队干部培养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全体青年儿童的健康成长。(三)、建国以来,全国各地小学在班队建立、班队干部培养方面,做了大量富有实效的工作,教育工作者付出艰苦的劳动,做出了明显的成绩,获得了许多珍贵的经历,这是无庸置疑的事实。但是我们在实际中发觉:由于地区的差异、学校的差异等种种缘故,在小学班队干部培养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咨询题:1、对班队干部的培养不少学校处于一种自然状态,加强培养的认识不强,培养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大。2、对班队干部的培养缺乏深化系统的研究,还未总结出一种科学合理、便于学校操作的方式(或程序)。3、班队小干部群体的整体素养不高,班队活动质量不高甚至开展困难,班辅老师包办代替的现象还比拟普遍。以上咨询题的存在,阻碍了班队建立水平的提高,妨碍了全面落实素养教育,妨碍了班队工作、活动的质量。针对上述咨询题,依照党的方针政策和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要求,加强对班队干部的培养与研究,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二、班队干部培养的目的和内容(一)培养目的:1、依照素养教育的要求,从整体上提高班队干部群体综合素养,构成团结,协调的班队干部队伍,在班队集体中充分发挥带头,示范作用。在加强班队建立,落实素养教育中发挥更大的作用。2、通过小学队段的培养,班队小干部具有筹划和组织班队工作(或)活动的才能,班队活动生动爽朗,初步具有创新认识。3、班队干部个体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协调开展,并初步具有个性专长。以上三个方面是整体目的,各年段亦可依照实际拟定分段目的。(二)培养内容1、思想素养方面:①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为人民效劳的思想教育;②是非鲜明,坚持正气,敢于和歪风邪气作斗争方面的教育。③榜样恪守《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标准》方面的教育。④团结同学,起好榜样带头作用方面的教育;2、才能素养方面:①能提出班队工作或活动方案(思路),有一定的筹划才能。②具有较强的组织才能和口头、书面表达才能。③在班队集体中,能团结大多数人,有较强的协调才能。④工作中有创新认识;⑤有良好的学习适应和获取新知识的才能;3、身心健康方面:①身体健康,协调开展,积极参加体育运动;②有良好的学习、生活、卫生适应;③性格爽朗,意志坚强,能克服困难,经受挫折。4、兴趣爱好方面:①有1-2项兴趣爱好专长(琴、棋、书、画、声、乐、舞蹈……),并到达一定水平(校级以上竞赛获奖表彰)。②在工作中能发挥专长作用。三、班队干部培养的方式1、依照各年级培训目的,进展定期集中培训。2、依照学校工作目的,结合班队工作、活动,在实践中培养提高班队干部。3、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培养:组织班队干部参加军训,组织班队干部夏(冬)令营,社会实践调查活动,科技实践调查活动。四、班队干部的评价1、建立班队干部评价机制,制定评价制度及指标体系。2、开展班了队干部评价。①自我评价;②民主测评;③综合调查(学校、家庭、社区)④学校认定。班干部培训材料劳动委员职责1、贯彻学校在劳动治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