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范文之班主任经历材料:走在“偷懒”的路上走在班主任之路上我曾苦闷彷徨,我曾心力交瘁,身体上管住了学生,行为上却没有;行为上管住了学生,适应上却没有;适应上管住了学生,思想上却没有,思想上管住了,目的还高不可攀。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及行迷之未远,只好穷则思变,哪知一变则通,让我在“偷懒”的路上尝到了一点甜头,解放了本人也灿烂了学生。一、“偷懒”得有一个全面放手的运转机制会“偷懒”先建立。正所谓欲“无为而治”必先“无所不为”。机制不是制度而是一个操作系统。建班伊始,我完善了班级自主治理体系,详细做法如下:小组制架构科学分组。将全班78个同学按性别、性格、学科和专长等相对合理地分10个小组,每组7-8人。组长全面负责本小组事务和班级日常治理事务。组长将小组成员按性格分工编号,分别负责出勤、纪律、学习、清洁、安检、荣誉、仪容等方面考核。每项量化考核方法写进班规,班规人手一份,明确详细。小组制运转分层治理。每周一值日班长、每天一值日班委、一值日小组。一周6天,小组轮番负责量化考核评分,当天思想政治教育时间3分钟总结,指出咨询题,提出建议。值日班委对当天值日小组治理的情况进展点评。值周班长每周日5:50返校先组织班委开会,再全班通报上周表现、下周计划,并计算出10个小组周得分,进展排名,各组按排名先后选出对应座位区间。班级常规上每个小组轮番负责本周的班会、黑板报、午唱表演、考室布置等等。小组制奖惩民主公平。小组奖惩方法由全班班会公开讨论后构成。奖励方式有选择座位优先权、班级活动参与优先权、清洁卫生免责权、冠亚军团队奖杯归属权、小组合影爆照权等等。惩处方式有负责一周清洁和值日、重新值日治理、组长公开检讨等等。小组制利弊小组制治理起到了正面的导向功能,也倡导了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态度,在量化考核中我主要通过正面的倡导和奖励来表达我对班级同学的期望,这比我三令五申、苦口婆心肠提示警告收效更好,既融洽了师生关系,也和谐了班级气氛。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认识、团结认识和治理才能,学生主动参与,乐于参与,我便能全面放手,摒除繁杂。班级实现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班级治理井井有条,班级每天每周汇报治理情况,不再是向老师打小报告,而是公开向全班同学打“大报告”了,班级事务公开透明,班级咨询题共同决议,因此班主任有了难得的“懒人”的轻松。但小组机制如行之不当,小组也会出现顾“团伙”而忘“团队”的现象,或者同学之间因治理产生矛盾等等。再者,假如班主任认为有了小组制治理就可“一劳永逸”从而撒手不管了,小组治理也可能由于班主任的缺位而流于方式,班级可能就此堕入无政府状态,成为班风极差的班级。因此,在小组制治理中,我尽管大胆放手却不断上心。所以为了预防小组顾“团伙”而忘“团队”的现象产生,我强化了班级文化建立,用文化来提升班级整体的凝聚力、向心力。二、“偷懒”得有一个班级的灵魂所在会“偷懒”还得建立。建立属于本人的班级文化特色。班级文化是班魂所在。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我想治班治理,则以“魂”为统。小组文化在班级整体文化主旨的指引下,我们衍生出了小组文化。小组文化的组建,让小组8个成员有了归宿感。然后全班十个小组再用一个载体支撑起班级团队的共同理想,如此10个组78名同学就拥有了班级归宿感。在实际操作中,同学们自发讨论把中国大学校园里的十个最美湖泊作为班级10个小组的名字。如:四川大学明远湖组、天津大学爱晚湖组等等。十个小组将美拍组照整合张贴在教室,并宣布同舟共济访名校!这10个漂亮的湖泊寄予了他们对美妙大学的向往,也将班级团队共同的愿景深深植根于他们的心中。班级文化澳大利亚作家朗达。拜恩提出了一个“吸引力法则”:灵魂关注什么,就会吸引什么。班级文化是块吸铁石,用它发出的强劲的磁场吸引全班同学向它靠拢,并在不自觉中成就愿望,这何尝不是吸引力法则?为此,通过班会讨论提炼,我班确定了本人的班级精神:铜豌豆精神!班名:倔强十三;班歌《倔强》;班级口号:我确实是我本人的神!班训:我们不一样!所谓“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