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辩论中对手的数据难题怎么应对在辩论中,许多人喜欢举出大量的数据证明己方的观点正确性,甚至还会问一些数据难题为难对手。那么,我们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回应,巧妙破解这些数据难题呢?以下范文网小编整理的辩论中对手的数据难题的应对方法,供大家参考,希望大家能够有所收获!辩论中对手的数据难题应对之法1、就地取证在辩论中,我们经常会发现对方的数据虽然错误,但由于己方没有掌握相应的数据,却无法反驳。这时候,我们不妨试试就地取证法,及时抓住辩论现场的某些事物作为论据,来反击对方,论证己方观点。20xx年武汉大学“金秋辩论赛”决赛,辩题是“网络对大学生影响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自由辩论环节有这样一段辩论:反方:资料表明,当今70%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存在逃课现象。这还不能说明网络弊大于利么?正方:对方辩友,如果真的是70%的话,那么也就是说现场有七成的观众在沉迷网游,在逃课。可为什么我们看到的是100%的观众们都在认真地听辩论,看辩论呢?您是不是有一点点危言耸听呢?点评:反方的数据清楚明白地说明了大学生沉迷网游的情势非常严峻,在找不到相应的数据来进行回应的情况下,正方运用了就地取证法,将大学生的范围缩小到了辩论赛场,将对方的数据套在现场的大学生观众身上,得出结论——“现场有七成的观众在沉迷网游”,这显然是不成立的,自然,“当今70%的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的观点就不成立了。2、迂回闪避事实上,在辩论中,辩论者不可能完全知晓对方要问什么,自然也不能记住所有相关数据。因此,当面对我们无法回答的数据难题时,迂回闪避也是一种常用的招法。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在一场辩题为“手机拉近还是疏远人与人距离”的辩论赛的质询阶段,有这么一段辩论:反方:请对方辩友回答一下,台湾具体有百分之多少的民众表示手机的使用拉近了人们的距离呢?正方:对方辩友,今天我们是在进行辩论赛,并不是进行数据统计竞赛,您一上来就问我一个需要进行专业的数据统计才能得出结论的问题,不仅我不是非常清楚,在座的评委和观众也不是非常清楚,假如对方认为这和我们辩论非常有关系的话,请详细解释一下,让我们来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掌声)点评:反方的问题,专业性很强,正方如果没有事先准备,根本无法回答。但正方辩手非常聪明,先以参加的是“辩论赛,并不是进行数据统计竞赛”为第一张盾牌,说明对方的问题问得不合时宜;然后又以“评委和观众也不是非常清楚”作第二张盾牌,说明对方问题的不普遍性;最终又呼吁“展开一场有意义的辩论”,彻底地将对方的数据难题划入了不用回答的行列,避开了对方问题的锋芒。3、釜底抽薪在辩论中,如果对方举出的数据看似严密,无懈可击,但从这些数据引申出来的结论却是不合理的,此时,辩论者不妨使用釜底抽薪法,通过揭示对方数据中的纰漏,使其观点因失去支撑而被驳倒。众所周知,三峡大坝是20xx年5月20日全线建成的。其实,1956年就曾有人建议修建三峡大坝,林一山是支持派,李锐是反对派,两人还在报刊上发表文章辩论。毛泽东对此也十分重视,1958年,在南宁专门开了个会,让二人当场辩论:林一山:从汉朝贾让治水开始,二千多年间,长江洪水为害,平均20xx年一次。辛亥革命以来的40年中,平均5年一次,可见长江洪灾愈演愈烈。1931年的水灾,死14.5万人……1954年特大洪水,虽采取紧急分洪等措施,保住了荆江大堤安全,仍淹死了4900人……因此,修建三峡大坝势在必行,只有这样才能控制川江洪水,解除荆江大堤的严重威胁和洞庭湖区的洪灾。倘若荆江大堤决口,将直接威胁江汉平原几百万人的生命财产安全……我认为水库的正常蓄水位,可以在210~200米之间,装机容量,至少可在1340万千瓦,年发电量1000亿度以上……李锐:第一,1954年虽是长江干流千年一遇的大洪水,但并未冲破荆江大堤。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因此,说什么荆江大堤决口要死上百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