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大学生入党动机谈话一、青年大学生的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在问及入党动机时,16.44%的学生选择“信仰共产主义”,17.91%的学生选择“为他人、社会多做贡献”,这说明1/3以上的学生持有积极、健康、正确的入党态度,自觉地把入党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除此之外,有38.31%的人认为“入党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对社会的作用”,12.91%的人认为“入党是为使自己活的充实而寻找的一种精神寄托”,这些表明大部分大学生较有思想觉悟,但如此多的大学生追求实现个人的价值,讲求“务实的”个性发展,也明显地显示了市场经济及西方文化思潮对中国“先国家后个人”的传统价值观念的冲击。因此高校在肯定其积极向上一面的同时,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客观对待西方文化思潮,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党性修养显得尤为迫切。另外,还有7.46%的人认为“周围要求入党的人比较多,自己不要求不好”以及6.97%的人认为“入党可以得到好处”,青年大学生在入党问题上存在的“赶时髦”、“随大流”与政治投机的现象清晰可见,不能不令人关注。结合对这次调查结果和文献检索的分析发现,近些年来大学生在入党动机日渐多样化,为理想、为信念而入党的比例有所下降,而给自己学习成才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过分注重现实成分的比例在增加,功利主义的色彩愈加明显。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1、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组织缺乏全面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党最基本的理论武器,是指导党的各项事业的灵魂。只有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一个全面客观的了解,才可能对党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据此次调查显示,在问及“你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时,有7.49%的学生认为“马克思主义只是众多理论中的一种,不应作为指导思想”,还有2.14%的人认为“根本不是科学的理论”,从中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意识弱化,歪曲甚至背离马克思主义的消极思想依然存在,导致少部分人理想、信念坚守程度不够、思想境界不高,缺乏入党积极性,不愿意入党。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了解直接影响个体对党组织的认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识,目前大学生对党组织到底了解多少呢?关于“对党的性质、宗旨与章程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表明,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只有2.24%的人“非常了解”,32.58%“比较了解”,多数同学对党组织缺乏深入了解(47.19%“比较肤浅”、17.98%“不太了解”)。正是由于在思想认识上的欠缺,加之大学生年纪轻,社会阅历浅,缺乏政治鉴别能力,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一些理论疑惑区和一些深层次问题,这是造成入党动机不端正的重要原因。同时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定型,自我发展的不成熟也容易受不良思想影响而急功近利2、纷繁复杂的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入党动机状况,也是社会现实在大学生思想中的一种折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所形成的“实用主义”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比如,近些年来在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用人单位(包括外企和私营单位)在接收大学毕业生时也青睐学生党员、学生干部。这一现象在激励更多优秀大学生努力争取入党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使一部分大学生把入党作为增强择业竞争优势的一种手段,为入党而入党。在他们眼里,获取一张“党票“无异于考取一张计算机或外语的等级证书。又比如,诸如“入党能做官,做官就有权,有权就有钱”等一些社会不正之风和党员腐化现象也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使部分学生产生投机心理,认为入党可以为自己今后发展打下基础,视入党为日后被提拔、受重用的一个筹码。3、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相对薄弱鉴于工作的艰巨性等诸多原因,高校在培养考察大学生入党过程中存在“重表现,轻动机”的倾向。对于递交入党申请书的同学,我们往往是考察他在学习、工作和日常生活等方面的表现,并多以思想汇报和理论学习作为考察其思想的方式,很少深入细致地考察其实际思想和入党动机。而且,一些高校在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及发展党员工作中存在某些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