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一个这样的老师》教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这篇课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他叙述了科学课上怀特森老师运用“故弄玄虚策略”,教会学生“新怀疑主义”的故事,塑造了一个对学生产生了深远影响而又独具一格的老师形象。课文安排材料的方法与学生常见的文章有所不同: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描写人物是本文写作上的一大特点文中既有对怀特森老师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正面描写,也有对“我”的心理活动、怀特森老师教育效果的侧面描写。二者相互结合怀特森老师特点就更加鲜明突出了。能够结合正侧面描写来了解人物的特点是本文的教学重点,体会这种侧面描写的作用是本文的教学难点。二、学生分析:文中所塑造的怀特森老师的形象对学生是一种“冲突”。首先是视觉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别具一格的科学课让学生耳目一新。其次第1页共35页是心理上的冲突:他们没想到怀特森老师会“戏弄”自己的学生,这让他们的心里有些受不了。再次是思维方式上的冲突:现在的大多数孩子还是教师和教材的忠实信徒,他们从来都没有想过去怀疑教师和教科书上说的,因此是对他们多年来一种思考方式的挑战。最后是生活习惯上的冲突,怀特森老师不仅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学习也教会我们用“新怀疑主义”去生活,去看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些冲突有的源自于中外文化的差异,但更多的是源自于怀特森老师与其他老师的与众不同。三、设计理念:以“怀特森老师是怎样的一个老师”,为学习的主线。引导学生从“怀特森老师本人的语言、动作、神态”“我的心情变化”“我们的行为变化”三个角度来探究这个问题。在三种不同角度的学习交流中丰满人物形象,达到立体感悟人物形象的效果。四、教学时间:2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2个字。2、能说出课文大意,提出不懂的问题,初步拟定学习方案。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第2页共35页课前活动:交流自己的喜欢的老师。(一)联系生活,激趣导入。师:看来每个同学喜欢的老师真是各有特点,这节课咱们再来认识一位美国作家大卫欧文的老师——《一个这样的老师》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请齐读课题。(二)自主阅读,整体感知。1.尝试自读,了解大意。师:同学们,当你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你产生了什么疑问?生交流。师:是啊!老师第一次看到这个课题时和你们一样也产生了同样的疑问:“一位这样的老师”到底是一位怎样的老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探究这个问题。下面,咱们先自由地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好,开始吧!2、集体交流,了解学情。出示课件:检查生字新词师:同学们读得真认真,词语都会读了吗?下面咱们开火车读一读,如果他读对了,大家就跟读两遍。出示第一组词(要求读准字音):警惕饶有兴趣郑重其事出示第二组词:第3页共35页狡黠面面相觑(生交流“黠”的写法,“觑”的词义。)(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学:用你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明白的或是想知道的?在书上做个标记。2、汇报:(1)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略)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修改完善,达到人人会说(这篇课文写的是,怀特森老师把一个不存在的凯蒂旺普斯介绍给我们,我们没有怀疑,结果在考试是我们都不及格。这件事上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2)提出不懂的问题:存疑置后处理的问题预计有:我们测验不及格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说上怀特森老师的课,每一节课都是不寻常的探索?怀特森老师是一个怎样的老师?(四)明确进一步学习的方向1、你觉得《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是谁?(可联系课题、课文的主要内容及课后2题确定)2、下一步我们深入学习什么呢?首先看看学习《一个这样的老师》这篇课文我们应该弄懂什么—第4页共35页—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