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回顾第4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将于2019年4月16日至23日在京举行。1基本简介第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的天坛奖于2019年4月23日晚颁出了十项大奖,这十个奖项从15部入围影片中选出。就最终获奖结果看,还是体现了奖项向少数影片集中的局面,多数入围影片最终颗粒无收。本届天坛奖的最大赢家,无疑还是在香港金像奖上大出风头的《一代宗师》,王家卫的最佳导演奖和章子怡的最佳女主角奖,在整场颁奖活动中仍然显得最为夺目。尤其是章子怡,凭借在《一代宗师》中出演宫二,先后在国内外多个电影奖项中拿到了十尊奖杯。在发表获奖感言时,章子怡说要让家人准备一碗炸酱面庆祝一下,可以理解为,获奖已成她的家常便饭。最佳影片没有颁给《一代宗师》,是天坛奖的一个意外,因为无论考虑影片的综合素质还是影响力,其它影片都无法与它竞争。但天坛奖毕竟是个国际奖,如果最佳影片也落入《一代宗师》手中,那么其它参评的国外电影,就彻底沦为陪衬了。照顾奖项本身的国际性质也好,避嫌也好,评委会将最佳影片颁给国外电影,也算是一种姿态,相信吴宇森主席和其它评委的眼光,不至于会选错片。最佳电影《寻子记》来自加拿大与印度,讲述的是一位修拉锁的父亲,得知12岁的儿子失踪后横跨整个印度寻找亲生骨肉的故事,虽然线索渺茫,但一家人从未放弃,对于生活的希望也未消失。这样的故事,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并不陌生,寻子是世间常见的悲剧,假若有机会在国内公映,相信这部电影能引起广泛共鸣。《寻子记》获得最大奖项,也和吴宇森对最佳影片的阐述贴近,吴宇森在与冯小刚交流对最佳影片的定义时表示,好的电影要能打动人心,有人性,是对人类共通情感的感性表现。如果《寻子记》成为天坛奖的评奖风向标,这是值得肯定的。前段时间有关编剧的话题热闹一时,不知是否受此影响,在为最佳编剧颁奖时,开奖嘉宾黄海波、黄圣依公开向编剧示好,肯定了编剧是一剧之本,是基础,并在现场称“编剧万岁、万万岁”。相信有编剧在看到这一幕时,内心会由衷地感到温1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暖。在颁奖礼上向编剧致敬,是尊重编剧的表现,也期望影视业能言行一致,真正体现编剧的价值。但是,天坛奖将最佳编剧奖授予《中国合伙人》值得商榷,其它几部外国电影没看过,不好评价,但单凭编剧技巧、编剧的人文素养,《一代宗师》要超过《中国合伙人》好几条街,或许还是为了规避《一代宗师》一家独大的情形出现,才将最佳编剧奖给了《中国合伙人》。建议下届颁奖时,应避免这种状况的发生,把每一个奖项颁给最名符其实的作品,不怕扎堆。北京国际电影节已经举办到第四届,有进步的地方,也有需要完善之处,它的星光已经足够璀璨,规模也足够大。但作为冠以“国际”二字的奖项,它还很年轻,这意味着有很大的成长和进步空间,想要提升它的影响力,吸引更多国家的影人与作品参与,没有别的捷径可走,唯有在遴选入围作品上下功夫,让更多优秀的电影参与竞争,让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只有这样,它才能赢得更多的关注与尊重。[1]2获奖名单3入围影片开幕影片《美女与野兽》导演:克里斯多夫·甘斯(法国)闭幕影片《催眠大师》导演:陈正道(中国)[3]竞赛影片《一代宗师》导演:王家卫(中国)《中国合伙人》导演:陈可辛(中国)《爱的承诺》导演:帕特利斯·勒孔特(法国)《声梦奇遇》导演:西维亚·乔迈(法国)《卡门》导演:多鲁·尼特斯库(罗马尼亚)《涟漪效应》导演:斯尔登·葛鲁伯维奇(塞尔维亚)《素媛》导演:李俊益(韩国)《爸妈不在家》导演:陈哲艺(新加坡)《豆蔻年华》导演:娜娜·伊克提米什维利、西蒙·格罗斯(格鲁吉亚/德国)《虔诚的鳏夫》导演:迪德里克·埃宾厄(荷兰)《寻子记》导演:瑞奇·梅塔(加拿大、印度)2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复仇和宽恕》导演:罗可斯·丹普罗波拉斯(希腊)《火箭》导演:基姆·默多恩特(澳大利亚)《出轨幻想》导演:保罗·哈吉斯(比利时)《我的傻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