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明智退司马懿》课堂实录及听课有感课前活动(关于三国的歇后语)一、简介人物,激趣导入师:三国演义当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歇后语,同学们我们今天来学习三国演义里面非常经典的一段。生齐读课题师介绍司马懿【课件出示】司马懿,字仲达,足智多谋,三国时期魏国杰出政治家、军事家,魏国大都督。多次率军对抗诸葛亮师:这个人(诸葛亮)不用我介绍了吧?你用一两句话介绍一下他。生:我觉得诸葛亮知天时知地理知人和,这就是诸葛亮师:你对诸葛亮太了解了,把他全部优点都肯定了,你真棒!生:我觉得诸葛亮是个足智多谋的策略家,是个高瞻远瞩的政治家,是个脚踏七星,呼风唤雨的道家。(下面老师赞叹不已)师:你太厉害了,一口气能说出那么多的词语,叫我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我是说不出来的。生:诸葛亮,字孔明,是蜀国的军师,在三顾茅庐之后,多次率军打败,为吴与周瑜合力指挥的军形成三足鼎立的形式。师:够详细的了,这里老师要交给大家一个小常识,古代的时候,一般人有名有字,这里孔明是他的字,复姓诸葛名亮。还有一个小常识,一般来讲,如果两人初次见面,称对方字的表示对对方的尊重。二、初读课文,借助题眼,创设统领性问题、自读自学课文师:刚才同学们介绍的诸葛亮已经非常详细,一个足智多谋,一个神机妙算,那么都两个厉害的角色在一起的时候肯定有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发生,打开课本,第面,快速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难度的字词句多读几遍,碰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借助课后注释或联系上下文猜猜他的意思,最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自由读课文、自读检查师:好,精神状态非常好,检查一下,这几个句子当中,你选择几句把他读好【课件出示:你能把这几个句子读通顺吗?、孔明传令,教“将旌旗尽皆隐匿;诸军各守城铺,如有妄行出入及高言大语者,斩之。大开四门,每一门用二十军士,扮作百姓,洒扫街道。如魏兵到时,不可擅动,吾自有计。、孔明乃披鹤氅,戴纶巾,引二小童携琴一张,于城上敌楼前凭栏而坐,焚香操琴。、次子司马昭曰:“莫非诸葛亮无军,故作此态?父亲何何故便退兵?”懿曰:“亮平生谨慎,不曾弄险。今大开城门,必有埋伏。我兵若进,中其计也!汝辈岂知?宜速退。”于是两路兵尽皆退去。】生选读第二句师:读的非常通顺,在这句话中有两个非常偏僻的字,他都读得非常准确,披(鹤氅)戴(纶巾),很好,谁再来读指名读人次师:读得很流利,在这句话中有几个字的意思与现在的不一样【不同颜色出示:引、于、敌楼、凭】,你能猜猜是什么意思吗?生说意思,师指正:敌楼是指,抵抗敌人的城楼。师:这个时候诸葛亮就坐在最显眼的地方,把自己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生选读第一、三句,师评价师:课文已经读得很通顺,看样子大家预习的非常充分,接下来考大家第二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生:诸葛亮先派二千五百军士去搬运粮草,这时候突然有一个军士来告诉诸葛亮,司马懿带十五万军望西城蜂拥而来,诸葛亮身旁只有一帮文官,他就用了空城计,司马懿的兵尽皆退去。师,这位同学概括的非常详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他在概括的时候能抓住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这个方法很好,但是有一个小毛病,就是太长,谁能把他说的精简点。生:当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望西城来的时候,诸葛亮摆出了空城计,让司马懿起了疑心,于是司马懿的十五万大军都退走了,西城县得到了救助师:谁使西城县得到了救助?生:诸葛亮使西城县得到了救助。师:说的非常好,这位同学就在刚才那位同学的基础上把话说得更精炼了,其实说了起因、经过、结果能概括这篇课文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办法,比你们的还要好,我们来看课题,其实这个课题已经把课文内容告诉我们了,把这个课题稍微补充一下就已经是答案了,试试看师:谁?生:孔明师:用什么?生:空城计。师:退去了生:司马懿师:多少大军生:十五万。师小结:其实有时候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很多,大家可以选择最好的办法。、借助题眼,创设大问题师:刚才,同学们讲到,孔明用空城计退去了司马懿十五万大军,空城计本身就点出了课题中的哪个字?生:智三、聚焦“空城计”,探究孔明的“布局精妙”、默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