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新津白鹤滩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公室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12月26日,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局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捷报传来令人欢欣鼓舞。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是地球上具有多功能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以及涵养水源、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地球之肾”、“天然水库”、“文明的发源地”和“物种基因库”。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的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山青水秀,白鹭飞翔,游人泛舟于其上,自得其乐。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地处横县西津水库的米埠坑库区,总面积1853.29公顷,其中湿地面积1619.93公顷,湿地率达87.41%。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不仅是华南地区一块重要的内陆湿地,而且在全球生物多样性和鸟类保护方面也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吸引了大量迁徙候鸟到此停歇和越冬,为众多珍稀濒危动植物提供了适宜的生境。同时,西津湿地也是横县的主要饮用水源,兼有发电、航运、防洪、灌溉、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西津国家湿地公园还能促进动植物生境保护与恢复鸟类栖息地改善,促进鱼类栖息地恢复和水资源保护,使得水质不断改善;湿地文化保护与利用也发挥着巨大的作作。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横县把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成为高标准的国家级湿地公园。西津国家湿地公园主要建设内容有七大工程:湿地保护工程、湿地恢复工程、科普宣教工程、科研监测工程、合理利用工程、基础设施工程、保护管理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湿地公园划分为湿地保育区、恢复修复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等五个功能区,实行分区管理。建设国家湿地公园不仅可以满足横县广大民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而且可以提高横县知名度,同时还可以合理利用丰富的湿地自然资源,提升旅游品位,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1页共2页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以河流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为主体,在我国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据调查统计,西津国家湿地公园植被类型多样,物种丰富,已知维管植物442种,其中国家级珍稀保护植物2种;有脊椎动物353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动物27种,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动物66种。目前,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管理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成,目前,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全面完成沙埠管理服务区和龙泉潭保护站建设,包括沙埠管理服务区游客集散基地、科普宣教活动基地两栋楼建设和室内外装修、供电、饮用水、绿化、生态停车场、巡护步道、亲水平台、环岛路等,目前全部设施已投入正常使用。科普宣教体系日趋完善,湿地科研监测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湿地公园范围内设置湿地资源监测点10个、水质监测点10个、鸟类监测平台(亭)2座。根据工作需要,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先后配备望远镜,观鸟镜,手持gps、无人飞机1架、监测船等监测设备,为湿地公园的环境监测、生物资源监测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同时,横县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多措并举,通过加强湿地巡护工作,完善内设机构设计,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违法建筑物拆除工作和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等,让西津国家湿地公园山常青,水常绿,景更美。(余道锋)第2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