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题人:张伟兰炼一中2010—2011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二理科化学I卷选择题:每道题3分,共75分。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答案填在答题卡的表格中。1.下列关于金属元素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A.金属元素的原子只有还原性,离子只有氧化性B.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一定显正价C.金属元素在不同化合物中的化合价均不同D.金属单质在常温下均是固体2.锌片与1mol·L-1稀硫酸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较慢,为加快反应速率,采取的措施不可取的是()。A.再加入少量锌片B.将溶液加热C.再加入2mol·L-1的硫酸D.加入少量CuCl2溶液3.Fe3O4与HNO3反应生成Fe(NO3)3、NO、H2O若溶解1molFe3O4,则被还原的硝酸是()。A.1/2molB.1/3molC.3molD.9mol4.将0.05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中氢氧根离子的浓度增大了BCH3COOH-浓度减小,电离平衡向生成醋酸的分子方向移动C平衡向电离的方向移动,氢离子的浓度增大,醋酸分子的数量减少D醋酸电离程度增大,CH3COOH-浓度也增大了5.下列操作中,能使电离平衡H2OH++OH-,向右移动且溶液呈酸性的是()A向水中加入NaHSO4溶液B向水中加入Al2(SO4)3溶液C向水中加入Na2CO3溶液D将水加热到100℃,使pH=66.将pH试纸用蒸馏水湿润后,去测定某溶液的pH,该溶液的pH将会()A偏高B偏低C不变D上述三种情况均有可能7.关于溶液的酸碱性说法正确的是()A.C(H+)很小的溶液一定呈碱性B.PH=7的溶液一定呈中性C.C(OH-)=C(H+)的溶液一定呈中性D.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溶液一定呈酸性8.甲、乙两种溶液,已知甲溶液的PH值是乙溶液的2倍,甲溶液中C(H+)一定是乙溶液中C(H+)的()D.无法确定[来源:学,科,网Z,X,X,K]9.常温下PH=2的A酸溶液和PH=12的B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小于7,则A、B很可能为()A.强酸、强碱B.弱酸、强碱C.强酸、弱碱D.无法确定10.将AlCl3溶液和NaAlO2溶液分别蒸发并灼烧,所得产物的主要成份是()A.均为Al(OH)32O3,后者得NaAlO22O33,后者得NaAlO211.下列烧杯中盛放的都是稀硫酸,在铜电极上能产生大量气泡的是()。12.下列四种溶液中:①pH值为0的盐酸;②0.1mol/L的盐酸;③0.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④pH为11的氢氧化钠溶液。由水电离生成的C(H+)之比依次为()A0︰1︰12︰11B14︰13︰12︰11C14︰13︰2︰3D1︰10︰100︰100013.某一元强酸的稀溶液和某一元弱碱的稀溶液等体积混和后,其pH等于7,则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碱溶液B酸溶液中H+的浓度大于碱溶液中的OH-的浓度C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碱溶液D两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14.同时对农作物施用含N,P,K的三种化肥,给定下列化肥:①K2CO3,②KCl,③Ca(H2PO4)2,④(NH4)2SO4,⑤NH3·H2O,其中最合理的组合方式是()。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⑤D.②③⑤15.中和V1LpH=4的醋酸和中和V2LpH=3的醋酸所用的1mol/L的NaOH溶液体积相同,可推知()AV1=V2BV1>10V2C10V1<V2DV2<10V116.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率,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A.碳酸钠(s)B.醋酸钠(s)C.硫酸钠(aq)D.硫酸钾(s)17.用一种试剂就可以将NaOH、NH4SCN、AgNO3、Na2SO4四种无色溶液一一鉴别出来,这种试剂是()A、溴水B、FeCl3C、Fe(NO3)3D、BaCl218.下列叙述中,可以说明金属甲的活动性比金属乙强的是()A.反应中,甲原子失去电子比乙多B.同价态的阳离子,甲比乙的氧化性强C.与盐酸反应时甲放出的氢气比乙多D.将甲、乙做电极组成原电池时,甲是负极19.电子表和计算器的电源是微型银锌原电池,其电极材料分别为Ag2O和Zn,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电极反应为Zn+2OH--2e-=ZnO+H2O,Ag2O+H2O+2e-=2Ag+2OH-,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Zn为正极,Ag2O为负极B.电子由锌经外电路流入Ag2O极C.Zn为负极,Ag2O为正极D.工作一段时间后,Zn质量减少20.向明矾溶液里滴入Ba(OH)2溶液,当SO42-恰好完全沉淀时,铝元素的存在形式为()A.一部分为Al(OH)3,一部分为Al3+B.全部为Al(OH)3C.一部分为Al(OH)3,一部分为AlO2-D.全部为AlO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