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光的传播光的波动性第十五章量子论初步原子核综合检测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2008·上海综合能力)二十世纪初,为了研究物质内部的结构,物理学家做了大量的实验,揭示了原子内部的结构,发现了电子、中子和质子,如图是()A.卢瑟福的α粒子散射实验装置B.卢瑟福发现质子的实验装置C.汤姆逊发现电子的实验装置D.查德威克发现中子的实验装置【解析】由图知是粒子轰击金箔,故选项A对.【答案】A2.(2010·武汉部分学校调研测试)U放射性衰变有多种途径,其中一种途径是先衰变成Bi,而Bi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X(X代表某种元素),也可以经一次衰变变成Ti,X和Ti最后都衰变变成Pb,衰变路径如图所示,则可知图中()A.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B.过程①是β衰变,过程③是α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C.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α衰变,过程④是β衰变D.过程①是α衰变,过程③是β衰变;过程②是β衰变,过程④是α衰变【解析】在Bi衰变变成X的过程中质量数不变,过程①是β衰变;X衰变变成Pb过程中质量数减少4,过程③是α衰变;Bi衰变变成Ti,核电荷数减少2,过程②是α衰变;Ti衰变变成Pb,核电荷数增加1,过程④是β衰变,所以选项A正确.【答案】A3.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如图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A.h(ν3-ν1)B.h(ν5+ν6)C.hν3D.hν4【解析】由能级跃迁知识及题意可知,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吸收能量为E的光子后,发出6种频率的光,说明μ氢原子是从n=4能级跃迁的,而ν1、ν2、ν3、ν4、ν5和ν6频率依次增大,说明从n=4跃迁到n=2时,辐射能量为hν3的光子,综上可知E=hν3,C正确,A、B、D错误.【答案】C4.如图所示,两个相切的圆表示一个静止的原子核发生某种衰变后,释放出来的粒子和反冲核在磁场中运动的轨迹,可以判断()A.原子核发生β衰变B.原子核发生α衰变C.大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小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D.大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小圆是释放粒子的运动轨迹【解析】由于两圆内切,可知原子核发生的是β衰变,衰变时动量守恒,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r=,r∝,可见大圆是β粒子的运动轨迹,小圆是新核的运动轨迹.【答案】AC5.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以电磁波(场)的形式向四面八方辐射出去,×1026,单纯地由于这种辐射,太阳每秒钟减少的物质质量的数量级最接近于()A.1018kgB.109kgC.10-10kgD.10-17kg【解析】太阳每秒钟辐射的总能量ΔE=P·t×1026J,由质能方程ΔE=Δmc2,每秒钟减少的量Δm==kg≈4×109kg,故选B.【答案】B6.(2009·江苏省宿迁)在以下各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2008年5月12日,地震波是机械波,其中即有横波也有纵波B.地震波只有纵波C.如果测量到来自遥远星系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波长比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光的波长长,这说明该星系正在远离我们而去D.照相机镜头采用镀膜技术增加透射光,这是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解析】地震波既有纵波,故选项A对、B错;选项C与多普勒效应类似,是对的;选项D是利用了光的干涉原理,故选项D错.【答案】AC7.一束复色光由空气射向一块平行的平面玻璃砖,经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和b,已知a光是红光,b光是蓝光,则如图中光路图可能正确的是()【解析】当光射入平行平面玻璃砖后,出射光线应与入射光线平行,故CD错;出射光线相对入射光线发生侧移,折射率越大则侧移量越大,而玻璃对蓝光的折射率比红光的折射率大,侧移量大,故B正确,A错误.【答案】B8.用绿光做双缝干涉实验,在光屏上呈现出绿、暗相间的条纹,相邻两条绿条纹间的距离为Δx.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如果增大单缝到双缝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