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新锐建筑师(团队)URBANUSARCHITECTUREANDDESIGN都市实践(刘晓都孟岩王辉)•URBANUS都市实践是由刘晓都、孟岩和王辉主持的建筑创作团体,创建于1999年,目前有深圳公司和北京公司。•都市实践积极参与了近200个重要的建设项目和规划设计,已建成的城市标志性建筑就有数十个。•2005年,URBANUS都市实践入选美国《ArchitecturalRecord》年度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先锋设计事务所。•刘晓都事务所合伙人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孟岩事务所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王辉事务所合伙人美国纽约州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学学士、硕士美国迈阿密大学建筑学硕士•都市实践以源于拉丁文的“城市(URBANUS)”为其事务所命名,表达了建筑师的设计理想在于从广阔的城市视角和特定的城市体验中解读建筑的内涵,努力继承现代主义的先驱思想,认为建筑是使生活变得更加美好的主动力。建筑师应超越其传统的角色,站在社会进步的前列,力图为新世纪建筑和城市所面临的新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方法。而土楼公社正是体现了一种全新的“关注建筑的社会意义及人文关怀”的集体主义。土楼公社——中国低收入住宅•2010年阿迦汗建筑奖在纽约公布了进入最终评选的19件作品,其中,福建下石村的桥上书屋与广州土楼公社榜上有名,吸引了全世界关注的目光。•今年10月中旬,“土楼:中国廉租住宅展览”在美国纽约的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展出。这个由广州万科公司充分运用世界文化遗产-福建(永定)土楼建筑理念开发的“土楼公社”廉租住宅模式,成为当地房地产开发商关注的亮点。纽约库珀-休伊特国家设计博物馆的策展人玛秋达女士曾这样解释选择“土楼公社”作为展览项目的原因——它是中国惟一真正切入和关注低收入居民的项目,是探索中低收入人群居住问题如何解决的试验产品。•每位从广州高速入口经过的人都可以看见拔地而起的巨大新土楼――一个名为“土楼公社”的廉租住宅,这一建筑借鉴了古老的福建土楼的建筑形式,但从外形到内部空间均作了全新的演绎。•土楼公寓(万汇楼)占地面积约9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2000平方米,容积率为1.3。其中隔间式公寓面积35到40平方米,设有2个卧室、客厅、餐厅以及独立厨房、卫生间,每间卧室可解决一对夫妇的基本居住问题。集体宿舍的户型约40平方米,可容纳6人居住,每个住户均有一套集单人床、书桌、储存柜为一体的组合家具。•“土楼公社”是都市实践最著名的建筑,建筑师王辉表示:“土楼公社主要解决低收入者的住宅问题,首先是它没有把低收入者住宅排斥到高端社区之外,圆形的设计一方面很容易形成自己的社区,另一方面很容易插入原有城市中去。此外,通常的住宅强调单元,模糊了邻里关系,土楼公社的居民有自己的QQ群、足球队和融洽的邻里关系。”•“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让建筑为城市带来活力。中国城市化进程很快,但在具体操作中,开发商过分偏重项目本身独立的价值,而忽略了社会价值,另一方面,过分偏重设计功能,而忽略了建筑作为一个容器的问题,从这两方面来说,我们在做设计时应尽量模糊设计边界,让设计和城市更好融合。”•将土楼作为当前解决低收入住宅问题的方法,不只是形式上的借鉴,而更重要的是通过对土楼社区空间的再创造和实验,以适应当代社会的生活和节奏。将新土楼植入当代城市的典型地段,通过实验从中遴选出最经济、最贴切的模式,这一过程是对常规意义上城市建设的想象力的额外激发。•从外形上看,土楼公社外圆内方,设计了街道、小巷、天井、院落等传统的近人空间,在此基础上叠加商业服务等配套设施,营造出人性化的高密度居住社区。该方案着重解决了两个问题:建筑与城市的公共关系;多层高密度的情况下,建筑空间中室外公共活动空间的处理。从聚居与社区两个概念入手,探求高密度社区与高质量公共空间并存的可能性。•其中推敲比较多的地方,例如楼体外立面的花格纹和平面设计,“我们尝试了几十种花格纹,来形成‘土楼’的感觉。”采用土楼这一形式,是希望采取一种折中手段,即将土楼设计成小规模的、相对独立的小型社区,零星布局在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