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冠心病中医治疗冠心病9.net2010-3-1739健康网社区人的心脏如本人的拳头,外形像桃子,位于横膈之上,两肺间而偏左。主要由心肌构成,有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右心室四个腔。心脏是人体的动力系统,它在收缩时将血液输送到组织器官,舒张时血液则从组织器官回流到心脏,完成新陈代谢过程,以保障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功能一.中医眼里的冠心病很多人想知道,心脏为何会有节律地工作呢?这主要依靠分布在心脏本身的左主干、回旋支和右冠脉三支血管的营养供给。研究发现,如果任何一支发生痉挛、狭窄,都可以造成冠状动脉病变即冠心病。我们都知道,西方医学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已经从局部揭示了冠心病的病变特征。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普及,冠心病的诊断有了长足进步,支架和搭桥技术也应运而生,挽救了无数冠心病患者的生命。但是我们的中医注重整体观,包括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天人相应等等。中医认为,人是有机的统一整体,心脏有病病位不只在心,可以由其他疾病累及。理念的不同,也会导致一些治疗方法的不同。比如在夏季的梅雨季节,气压偏低,特别是三伏天(属中医理论的长夏季节)时,许多冠心病患者明显感到胸闷、气短、头昏、胃脘堵闷、不思饮食,颜面似乎蒙上淡黄色,舌诊常见舌面布满黏腻苔垢,号脉脉相细而滑利,中医称作濡脉,西医多认为是缺氧,或许会建议患者进行氧疗,而中医认为是湿邪阻滞,胸阳不展,服用藿朴夏苓汤或三仁汤诸多症状会迎刃而解。再如春天万物复苏,百花盛开,生气盎然,而许多冠心病患者却无意苦争春,感觉心烦、急躁、口苦、口黏,精神亢奋或焦躁难以自控,心慌胸痛的现象也时常发生,并且出现大便秘结,难以入眠,舌红苔黄腻等症状。遇到这种情况,西医一般认为患者患上了焦虑症,常常给予镇静和抗焦虑药物治疗,但是给患者平添服用镇静药物有可能成瘾的烦恼。而中医认为,这种现象属于痰热征象,按照医生的要求服用黄连温胆汤后就可以纠正不良状态。另外中医也发现,痰热与湿阻不仅仅与季节有关,其可出现在任何时间,并且脾虚为其始动因素,而饮食失调、劳逸失常和思虑过度则是脾虚的三大危险因素。如果一个人不注意脾虚的症状,则会出现代谢异常,如果聚湿成痰,积痰生热,就会阻滞心脉,造成心脏的缺血缺氧,此时如果内因与外因交互影响,就会加重病情。出现脾虚时比较容易发现,其时常呈现神疲肢倦、短气讷呆、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弱等症状,现在多用五味异功散、四君子汤、六君子汤加以调理。另外,脾虚、湿阻、痰热状态还可以相互兼夹。结合现代医学来看,这有可能与神经内分泌失调机制有关,而这是遗传、社会、生物、环境等多因素综合交互作用的结果。在此,我们提出《三要三不要》和《五宜诀》,从自身做起加以提早预防或缓解已有病情。其中,《三要三不要》即:“一要宽容豁达,二要节食调饮,三要劳逸适当;不要多思虑,不要过饱食,不要超劳逸。”《五宜诀》即“心宜宽,胃宜欠,体宜动;精宜守,神宜安。二、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治疗(一)经典辨证分型论治1.痰浊闭阻证胸闷重而心痛微,痰多气短,肢体沉重,形体肥胖,遇阴雨天而易发作或加重,伴有倦怠乏力,纳呆便溏,咯吐痰涎,舌体胖大且边有齿痕,苔浊腻或白滑,脉滑。证机概要:痰浊盘踞,胸阳失展,气机痹阻,脉络阻滞。治法:通阳泄浊,豁痰宣痹代表方:栝蒌薤白半夏汤合涤痰汤加减。常用药:瓜蒌、薤白化痰通阳,行气止痛;半夏、胆南星、竹茹清化痰热;人参、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石菖蒲、陈皮、枳实理气宽胸。2.气滞心胸证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烷宇胀闷,得暖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常用药:柴胡、枳壳疏肝理气;香附、陈皮理气解郁;川芎、赤芍,活血通脉。3.心血瘀阻证心胸疼痛,如刺如绞,痛有定处,入夜为甚,甚则心痛彻背,背痛彻心,或病引肩背,伴有胸闷,日久不愈,可因暴怒、劳累而加重,舌质紫暗,有瘀斑,苔薄,脉弦涩。证机概要:血行瘀滞,胸阳痹阻,心脉不畅。治法:活血化瘀,通脉止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