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回顾1、地层的原生构造2、层理及类型3、岩层产状的三要素4、从哪几个方面可以判断地层的顶底面关系5、岩层产状的表示方法有哪两种?6、岩层倾角、视倾角、视倾向?7、空间直线的倾伏、侧伏?知识回顾tantan=tan=tan××coscosG=tanG=tanOH/OC=tanOH/OC=tanOG/OC=cosOG/OC=cos得得:OG=OH/tan:OG=OH/tanOC=OH/tanOC=OH/tan所以所以::tantan/tan/tan=cos=costantan=tan=tan××coscos一、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真倾角与视倾角之间的换算关系换算关系在地质图上,岩层产状要素是用符号来表示。常用符号如下:长线表示走向,短线表示倾向,数字表示倾角。长短线按实际方位标绘;岩层产状是水平的;岩层直立,箭头指向新岩层;岩层倒转,箭头指向倒转后的倾向,即指向老岩层,数字是倾角度数。4、岩层的厚度厚度(一般指岩层的真厚度)是指岩层的两个平行界面之间的垂直距离;在与岩层走向斜交的直立剖面或在与岩层面不垂直的任何方向的非直立剖面上测得的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都是视厚度;铅直厚度是指岩层顶、底面之间沿铅直方向的距离。地质工作中,经常要测量和使用的是岩层真厚度。得知岩层的真厚度和真、视倾角,铅直厚度和视厚度即可用三角公式求出。二、几个厚度之间的关系几个厚度之间的关系铅直厚度铅直厚度>>视厚度视厚度>>真厚度真厚度真厚度(h)=铅直厚度(H)·cosα(α为岩层真倾角)当α不变时,在任意方向的剖面上量得的铅直厚度都相等在不垂直于岩层走向的剖面上,岩层顶、底界线之间的垂直距离(注意:不是与岩层顶、底面垂直),称为视厚度视厚度(h′)=铅直厚度(H)·cosβ(β为该剖面方向的岩层视倾角)5、岩层的原始产状、地质界线岩层的原始产状:在广阔而平坦的沉积盆地(如海洋和大湖泊)中所形成的沉积岩层,其原始产状大都是水平的或近于水平的。只有在沉积盆地边缘、岛屿、水下隆起和火山锥周围边坡等局部地带,岩层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倾斜,是为原始倾斜。因此,将岩层的原始产状理解为水平的,以水平面作为参考面,是认识和分析地质构造的一个基本前提。各种地质界面在地表的出露线(交线)就是地质界线。地质界线的形态取决于地质界面的形态、产状和地面起伏状态。当地面接近于水平面时,地质界线就是地质界面与水平面的交迹线,其形态只取决于地质界面的形态和产状。当地形是一个波状起伏的曲面时,它与各种产状、形态的地质界面相交的迹线即地质界线的出露形态是不同。6、水平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点在地形地质图上,岩层面的出露界线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在山顶或孤立山丘上的地质界线呈封闭的曲线;在沟谷中呈尖齿状条带,其尖端指向上游。岩层出露宽度是其上层面与下层面出露界线间的水平距。同一厚度的岩层,其出露宽度取决于地面的坡度:坡度愈缓出露宽度愈大;当地面坡度一致时,厚度大的岩层出露宽度大,厚度小的岩层出露宽度小。在岩层层序正常的情况下,地质时代较新的岩层叠置在较老的岩层之上。若地形切割轻微,地面只出露最新地层;若地形切割强烈,则沟谷中自下而上地层时代逐渐变新。水平岩层的厚度等于其顶、底面的标高差。7、三种岩层在地质图上的特点水平岩层露头线在平面图上,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平行或重合;直立岩层露头线在地质图上是沿走向呈直线,不随地形弯曲;倾斜岩层露头界线分布形态则较复杂,表现为与地形等高线成交切关系,并有一定规律,即当其横过沟谷或山脊时,均呈“V”字形态,根据岩层产状、地面坡向及坡度不同,“V”字形形态也有所不同,这种规律称为“V”字形法则。8、“V”字形法则1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反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一致,但地质界线的弯曲度(曲率)要小;(相反相同)2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小于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一致,但地质界线的弯曲度(曲率)要大;3当岩层倾向与坡向相同,但岩层倾角大于坡角时,岩层界线与地形等高线的弯曲相反。四沉积岩产状“V”字形法则图解岩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