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立体交叉的设计第六章立体交叉的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一节概述一、立交的组成一一..组成组成•主线:组成立交的主体,指相交道路的直行车道。•匝道:指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路。•出入口:主线进出匝道的道口。•变速车道:为车辆提供变速行驶的匝道的部分。二、公路立交与城市立交的特征1.公路立交一般为收费立交,可供选择的形式少;而城市立交一般不收费,选择形式多样。2.公路立交一般不考虑行人和非机动车,立交形式简单,以二层式为主;城市立交相反;3.公路立交间距大,相互干扰小;城市立交间距小,相互影响大;4.公路立交设计车速大,相应的指标高;5.城市立交用地紧,往往采用非标准立交;6.城市立交受地上地下的各种建筑物和管线的影响大;7.城市立交比公路立交更多的注重美观问题;8.城市立交须考虑施工时在狭窄的场地条件下,便于维持原有的交通和进行快速施工;9.城市立交比公路立交的排水系统更为复杂.道路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高速公路一二(一)三(二)三三一级公路二(一)三(二)(三)(三)(三)二级公路三(二)(三)∕∕∕三级公路三(三)∕∕∕四级公路三(三)∕∕∕公路立交等级高速路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快速路一一一、二三、四四主干路一、二一、二二三次干路三、四三、四三城市道路等级选用表三.立交等级:一级立交——快速连续流,定向匝道为主,有部分半定向和环圈匝道。交通量>20000(pcu/d)二级立交——主线定向连续形式,次要线路可能存在交织、减速行驶。交通量>10000(pcu/d)三级立交——主线连续形式,次线存在平交,机非混行。>5000(pcu/d)四级立交——分离式立交四、立交的设计步骤初拟方案确定比较方案确定推荐方案确定采用方案详细测量技术设计第二节立交的规划第二节立交的规划一、设置原则必须以路网规划为依据,以宏观的角度和微观分析结合的观点判断立交造成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和效益;二、设置条件立交位置设置的考虑因素相交道路的性质;相交道路的任务;地形条件;相交道路的交通量;立交的位置布局应该与立交的间距相协调。三、立交布置要求注意要点:一条道路上应避免平交立交交错布置;立交出口的位置应该相似;出口的方式应该一致;(都为右进右出等)出口的形式、标志设置、契形端部设计、等要一致;四、立交的间距影响立交间距的因素道路网的交通密度要求;相邻立交交织段长度的要求;标志和信号布置的要求;驾驶员操作顺适的要求;经济上的考虑立交所处的区位(服务功能)第三节立交的选型与设计第三节立交的选型与设计一、按相交道路的跨越方式分1.上跨式2.下穿式二、按交通功能分分离式与互通式互通式立交:根据车流轨迹线的交叉方式和几何形状不同,又可分为完全互通式、部分互通式和交织型立交三种;三、立交的形式及特点1.三路立交(1)三路全互通式立体交叉A)喇叭型立交B)Y型立交喇叭型立交优点:(1)除环圈匝道外,各个匝道都可以提供高速行驶;(2)只需一座跨线构造物,投资少;(3)没有冲突点和交织点;(4)结构简单,造型美观,行车容易判别方向;缺点:环圈匝道车速低,左转车辆绕行长;•适用范围:•城区的T形立交和市郊的收费道路以及高速公路与一般道路的交叉,计算行车速度小于50km/h;•主线转弯交通量大时宜采用A型,反之采用B型。B)Y形立交:三路定向式立交半定向半定向YY形立交形立交•优点:•对左转弯车辆提供较高速度的半定向运行,通行能力较大;各方向运行流畅,方向明确,不会发生错路运行;正线外侧占用土地较少。•缺点:占地较大,造价较高。•适用:正线外侧有平行于路线的铁路、河流、房屋等障碍物的情况•(2)三路部分互通式立体交叉•匝道平交型立交•优点:正线直行车辆快速畅通,转弯车辆绕行距离较短;每个行车方向都为单一的出、入口;形式简单,造价较低;正线两侧占地较小,使立交用地面积减少。•缺点:匝道相互交叉处的平面交叉,可通过的交通量不大;平面交叉口的视认性和安全性受到影响。(3)三路交织型立交A)子叶式立交优点:1)只需建一座构造物,造价低;2)匝道对称布置,造型美观: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