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技术在急危重领域的应用(附百草枯中毒治疗体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EICU王树云血液净化概念、技术及应用1血液灌流在中毒领域的应用2目录3血液灌流在危重领域的应用5结语4病例分享透析机CRRT机•是血液净化方法中开展技术难度较小的一种净化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及院内多个科室开展应用。•可以在多种机器上单独或联合使用。•是血液净化方法中开展技术难度较小的一种净化方法,适合在各级医院及院内多个科室开展应用。•可以在多种机器上单独或联合使用。血液灌流开展的技术优势灌流机单泵概念静脉端静脉端血液灌流(HP)透析膜的局限性Creatinine(肌酐)113DaUrea(尿素)60DaGlucose(葡萄糖)180DaVit.B121,355DaAlbumin(白蛋白)66,000DaIgG150,000DaCytokines(细胞因子)10-25,000Da•可透析物质可透析物质•能滤过物质能滤过物质不被透析滤过不被透析滤过•可被吸附可被吸附•游离的小分子水溶性溶质分子质量多<300•中分子物质•蛋白质结合化合物•化学修饰的蛋白质•≤500•5000•>50000•第一空间:弥散•第三空间:吸附•第二空间:对流物理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原子或分子间以范德华力进行的吸附作用。化学吸附:吸附质分子与吸附剂表面原子间发生电子的交换、转移或共有,形成吸附化学键的吸附作用。血液灌流的原理国际:在1964年,Yatzidis用裸活性炭进行血液灌流试验,但不能临床应用。原因:•裸活性炭能释放有害栓塞颗粒•去除了大量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医用吸附剂的发展史国外自上世纪60年代开始研究用吸附剂进行血液灌流治疗中毒病人,主要方法是血浆灌流。加拿大华裔科学家张明瑞在70年代末采用运转人工细胞的原理,成功发明了白蛋白火棉胶包裹活性炭,之后国际上一些专家级人物开始重视并采用血液吸附技术。目前,德国、日本研究和开发出的品种较多,使用方式主要是血浆灌流。医用吸附剂的发展史国内:80年代前,血液净化吸附材料研究与生产均为空白。80年代后,南开大学率先研制了十余种吸附树脂。南开大学生科院先后16位教授、近30位博士、50多位硕士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多项国外、国内专利,在国内外发表了大量论文,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学术交流,在国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影响。90年代后,健帆生物科技公司进行了大量研究和生产,其他少数单位也进行了以解毒为主的产品生产。医用吸附剂的发展史炭化树脂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血液灌流吸附剂孔径较小,孔隙率高,孔径分布较宽,比表面积可达1000m2,广谱吸附剂但与透析产生重叠中性大孔吸附树脂相对选择吸附性,化学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大孔结构交换容量大,交换速度快多糖类生物相容性较好,对人体无毒性且易于化学修饰常见吸附剂良好的机械强度,中、大孔结构,可调节孔径大小分布1、活性炭类吸附剂活性炭(ActivatedCharcoal)属于广谱性吸附剂,可以吸附很多物质,特别是水溶性小分子。易破坏血细胞,炭微粒的脱落会引起栓塞,使其应用受到限制。采用苯乙烯材料,二乙烯苯为发泡剂HA系列吸附剂1999年,南开大学开发的中性大孔吸附剂独家在健帆公司成功转化为HA系列吸附剂。2、中性大孔吸附树脂HA树脂吸附原理:分子筛模拟示意图1、吸附(嵌顿):≈筛孔大小的物质---相对特异性吸附2、通过筛孔孔道:﹤筛孔大小的物质---不吸附,如水及小分子物质3、掠过树脂:﹥筛孔大小的物质---不吸附,如蛋白及血液有型成分调整膜孔及膜的亲脂性调整膜孔及膜的亲脂性·合理调节包膜液体系沸点和干燥温度调节膜孔径·选择包膜液浓度和干燥速度控制膜厚度·选择膜材料使膜具有亲脂性·合理调节包膜液体系沸点和干燥温度调节膜孔径·选择包膜液浓度和干燥速度控制膜厚度·选择膜材料使膜具有亲脂性适用于清除中大分子毒物、环状小分子或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物质,特别是对疏水亲脂基团有很高的吸附能力。树脂的吸附影响因素•树脂骨架结构的影响•树脂比表面积的影响•树脂孔径和孔容的影响由于是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可以通过选择各种适当的单体、致孔剂和交联剂,根据要求对孔结构进行调制修饰,但采用不同的交联剂可以构成不同的空间结构,从而可以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