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内科大全第一单元神经病学概论第一节运动系统运动系统:下运动神经元.上运动神经元(锥体束);锥体外系统以及小脑系统四个部分组成。一.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一)解剖生理中央前回皮质脊髓束和皮质脑干束(合称锥体束)放射冠分别通过内囊后肢及膝行。皮质脊髓束大脑脚底中3/5脑桥的基底部延髓的锥体1锥体交叉处大部分锥体纤维交叉到对侧脊髓侧索皮质脊髓侧束终止于脊髓前角。2小部分纤维在锥体交处不交叉,直接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在各个平面上陆续交叉止于对侧前角。皮质干束在脑干各个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个脑神经运动核(除了面神经核下部和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运动核均接受双侧大脑皮层的支配)。下运动神经元指脊髓前角细胞.脑神经运动核+其发出的神经轴突,(受锥体束.锥体外系统和小脑系统各方面来的冲动的最后共同通路)。上运动神经元是指挥系统,下运动神经元是执行系统。(二)临床表现上运动神经元下运动神经元(周围性瘫痪)损伤结构皮质锥体细胞,传导束脑神经运动核,脊髓前角第1页共12页第2页共12页运动细胞及其发出的神经纤维瘫痪范围较广,偏瘫,单瘫局限,四肢肌群肌张力高(痉挛瘫)低(弛缓瘫)腱反射亢进减弱或消失病理反射++肌震颤病变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深浅感觉障碍)。偏盲。例题2:内囊出血所致的对侧肢体运动障碍(偏瘫),主要是损伤了A.皮质脊髓束B.皮质红核束C.顶枕颞桥束D.皮质核束E.额桥束答案:A解析:内囊后肢有皮质脊髓束.丘脑辐射和视放射及听放射,其损伤时表现为三偏征对侧肢体运动障碍.感觉障碍及同向性偏盲。例题3:男,70岁,因观看足球比赛突然晕倒而入院治疗。查体发现左侧上.下肢瘫痪,腱反射亢进,左侧眼裂以下面瘫,伸舌时舌尖偏向左侧。左半身深.浅感觉消失。双眼左侧半视野缺失,瞳孔对光反射存在。考虑病变的部位在A.左侧中央前.后回B.右侧中央前回C.左侧内囊D.右侧内囊E.右侧中央后回答案:D解析:患者出现典型的三偏征,定位在对侧内囊。3.脑干:一侧损伤:本侧本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尚未交叉至对第3页共12页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脑干束,故引起交叉性瘫痪,即本侧本平面的脑神经周围性麻痹及对侧身体的中枢性瘫痪。女如weber综合征(腹侧),本侧:动眼神经麻痹,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中枢性瘫痪。例题:对脑干损害有定位意义的体征是(2003)【ZL】A.病损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B.构音不清,吞咽困难C.双额侧偏盲D.病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E.病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同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答案:D4.脊髓脊髓颈膨大以上中枢性四肢瘫痪;颈膨大(C5〜T1)病变上肢周围性瘫痪和下肢中枢性瘫痪;胸段脊髓病变双下肢中枢性瘫痪;腰膨大(L1一s2)病变双下肢周围性瘫痪。脊髓半侧损害(Brown向腹侧发射由大脑脚脚间窝穿出:1分布于上睑提肌.上直肌.下直肌.内直肌.下斜肌。2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是由动眼神经核上部的埃一魏核发出的副交感纤维支配的,其纤维终止于眶内睫状神经节,司瞳孔缩小或晶体变厚而视近物。2.滑车神经起自中脑顶部穿出,与动眼神经伴行:分布于上斜肌,使眼球向外下运动。3.外展神经分布于外直肌。(二)临床表现第4页共12页1.动眼神经麻痹上脸下垂,外斜视.复视.瞳孔散大.光反应及调节反应消失。眼球不能向上.向内运动,向下运动也受到很大限制。2.滑车神经麻痹即上斜肌麻痹,向下向外运动减弱。3.外展神经麻痹内斜视,眼球不能向外侧转动,有复视。三.三叉神经(一)解剖生理1.感觉感觉纤维:三叉神经半月节,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以眼裂和嘴唇大概分界)2.运动:脑桥三叉神经运动核发出纤维,融合于下颌支内,支配咀嚼肌.鼓膜张肌等。(二)临床表现三叉神经损害产生同侧面部的感觉障碍和角膜反射消失,咀嚼肌瘫痪,张口时下颌向病侧偏斜。核性:三叉神经脊束核的纤维传入排列不同(口周止于核上部,耳周纤维至于核下部)四.面神经(一)解剖生理1.运动(面神经核下部以及舌下神经核只有对侧支配)2.感觉味觉纤维3.副交感副交感纤维(与纤体有关)(二)临床表现1.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额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