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大事记:I960年2月19日,上海机电设计院自行设计制造的T—7M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在上海南汇简易发射场试射成功,开始了中国的“空间时代”。这是中国探空火箭技术取得的第一个具有工程实践意义的成果1970年7月14日,“东方红一号”发射。东方红一号卫星(DongFangHongI/TheEastisRed1),是中国于1970年4月24日21时35分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由以钱学森为首任院长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自行研制。该卫星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成为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用自制火箭发射国产卫星的国家。该卫星设计的工作寿命20天,但它实际在太空中工作了28天,至1970年5月14日停止发射信号,与地面失去了联系。由于东方红一号卫星的近地点高度较高,因此东方红一号卫星仍在轨道上。1971年4月,代号为“714工程”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全面启动。曙光一号计划,项目名称为714工程,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於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进行的第一次载人航天计划,计划於1973年发射,但最终并没有实施。飞船可乘坐2人,类似双子星座飞船。但是,由於国力不足和政治动荡等因素,曙光一号计划最终於1972年5月13日被迫取消。虽然计划被取消,但是计划的经验以及钱学森、蔡翘、赵九章、郭永怀、贝时璋、钱骥、王希季、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何权轩、沈其震、王大珩等科学家的贡献对以后的中国载人航天起了奠基性的作用。1982年10月16日,我国潜艇向预定海域发射运载火箭成功。从1980年5月我国向太平洋海域发射运载火箭,到这次潜艇水下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技术又有了新的发展。这次发射的新型运载火箭,采用了新的技术,新的燃料,新的材料。潜艇上的发射装置是我国自行研制的。863计划1986年3月,面对世界高技术蓬勃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严峻挑战,邓小平同志在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和陈芳允四位科学家提出的“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和朱光亚极力倡导下,做出“此事宜速作决断,不可拖延”的重要批示,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于1986年3月启动实施了“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旨在提高我国自主创新能力,坚持战略性、前沿性和前瞻性,以前沿技术研究发展为重点,统筹部署高技术的集成应用和产业化示范,充分发挥高技术引领未来发展的先导作用。朱光亚是863计划的总负责人,参与了该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一,.中国科学院一,申国科学院院朋别昌讲占迂一,申国科学院院8閃倡即之一,申国科学院士,中国工程院士、著名高能物理学士匚著名空间自动控土著名电子学家。士,.我国应用进学及家。制专家。光学工稈的主宴莫基AZ—*■>1990年夏天,中国第一枚推力捆绑式火箭一一长征二号E即“长二捆”火箭顺利升空。长征二号运载火箭,简称:长征二号、CZ—2,是中国研发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之一,为二级液体运载火箭。它也是以其为名的一个运载火箭系列的名字,主要用于发射高度在500km以下的各类近地轨道卫星和其他航天器。除首发失败外,其派生型号的发射成功率亦极好,是发射成功率较好的航天运载火箭系列之一。长征二号运载火箭是中国航天运载火箭的基础型号。发射了神州七号,天宫一号,神州八号,神州九号,神州十号等一系列飞船。在长征二号的技术基础上,发展了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长征三号系列运载火箭和长征四号系列运载火箭。王犬阳王塗昌希嘉犀陈芳允1992年9月21日,中国政府批准载人航天工程正式上马,并命名为“921工程”。921工程即中国载人航天工程。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十三届常委会第195次会议讨论同意了中央专委《关于开展我国载人飞船工程研制的请示》,正式批准实施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我国政府在“921工程”设计之初,便确定了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921工程”一期计划包括发射6艘飞船,即“神舟一号”至“神舟六号”,实现由无人飞船发射到飞船安全载人和返回。载人航天工程堪称是我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航天工程。1999年11月“神舟”一号发射升空,接着在2001年1月,在2002年3月又相继发射了两艘飞船。2002年12月,“神舟”四号无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