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功能不全肺功能不全PulmonaryInsufficiencyPulmonaryInsufficiency张慧英概述肺脏的解剖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功能呼吸功能非呼吸功能大循环的滤器防御功能代谢功能吸O2排CO2概述肺脏的解剖位置决定了它的重要功能呼吸功能非呼吸功能大循环的滤器防御功能代谢功能→呼吸功能不全or衰竭→自身or全身器官的栓塞→菌血症和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抑制,AgⅡ↓缓激肽↑→致死性低血压InternalRespirationExternalRespirationGasTransport呼吸功能不全和衰竭在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条件下,由于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导致PaO2↓,或者同时伴有PaCO2↑的临床综合症。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呼吸衰竭的诊断标准:PaOPaO22<60mmHg(8kPa)<60mmHg(8kPa)orPaCOorPaCO22>50mmHg(6.67kPa)>50mmHg(6.67kPa)呼吸衰竭的分类1.按血气变化:低氧血症型(I型)低氧血症伴高碳酸血症型(II型)2.按主要发病机制:通气障碍性换气障碍性3.按病变部位:中枢性和外周性4.按发生速度和持续时间:急性、慢性一、呼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呼衰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一)肺通气功能障碍1.1.限制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2.2.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二)(二)弥散障碍1.1.弥散膜面积减小弥散膜面积减小2.2.弥散膜厚度增加弥散膜厚度增加3.3.弥散时间缩短弥散时间缩短(三)(三)肺泡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四)(四)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二、二、呼衰时机体功能和代谢变化三、呼衰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呼衰防治的病理生理学基础外呼吸功能障碍肺通气功能障碍肺换气功能障碍一呼吸衰竭的病因和发病机制(一)肺通气(一)肺通气功能障碍障碍呼吸中枢抑制运动神经受损呼吸肌无力弹性阻力增加胸壁损伤气道狭窄或阻塞发病环节肺实质or间质病变(一)肺通气(一)肺通气功能障碍障碍DisorderinPulmonaryDisorderinPulmonaryVentilationVentilation1.1.限制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吸气时吸气时肺泡扩张受限引起的肺泡通气不足2.2.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呼吸道狭窄或阻塞,导致气道阻力增加有效通气量:肺泡通气量原因机制1.1.限制性通气不足限制性通气不足RestrictivehypoventilationRestrictivehypoventilation顺应性↓呼吸中枢功能↓呼吸肌活动障碍呼吸动力↓胸廓及胸膜疾患限制性通气障碍肺组织变硬胸腔积液和气胸压迫肺格林巴利综合征:常见、多发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急性周围神经病)任何年龄、男女均可发病,以男性青壮年多见起病急骤,多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病以四肢、躯干肌的对称性运动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呼吸肌受累时可以死于呼吸衰竭重症肌无力:是免疫介导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慢性疾病;儿童期可以发病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主要表现为运动后四肢肌肉疲劳无力,严重者卧床难起,呼吸肌无力时危及生命Sarcoidosis→pulmonaryfibrosis→•呼吸道狭窄或阻塞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正常人平静呼吸正常人平静呼吸))::80%:80%:直径直径>2mm>2mm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与支气管20%:20%:直径直径<2mm<2mm外周小气道外周小气道2.2.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hypoventilationObstructivehypoventilation影响气道阻力的因素:气道内径(1:16)、长度和形态、气流速度和形式等气道阻力气道阻力((正常人平静呼吸正常人平静呼吸))::80%:80%:直径直径>2mm>2mm气管与支气管气管与支气管20%:20%:直径直径<2mm<2mm外周小气道外周小气道病因:气管痉挛`管壁肿胀or纤维化;管腔被粘液、渗出物`异物等阻塞;肿瘤的压迫;肺组织弹性降低以致对气道管壁的牵引力减弱等•呼吸道狭窄或阻塞2.2.阻塞性通气不足阻塞性通气不足ObstructivehypoventilationObstructivehypoventilation气道阻塞:①中央性气道阻塞:指气管分叉处以上的气道阻塞。分为胸外与胸内阻塞2种。②外周性气道阻塞:内径小于2mm的小支气管阻塞。常见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①中央性气道阻塞:(胸外和胸内)阻塞若位于胸外:吸气时气体流经病灶引起的压力降,可使气道内压明显低于大气压,导致气道狭窄加重;呼气时则因气道内压大于大气压而使阻塞减轻,故患者表现为明显的吸气性呼吸困难中央性气道阻塞-中央性...